《晋书卞望之传》原文及译文(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8.(5分)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此晁错劝汉景帝早削七国事也

  【评分参考】“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也可断作“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9.(3分)B(A.因为,C.为了,D.坚持)

  10.(8分)偏爱(1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分)

  发扬(1分)恢弘志士之气(1分)

  侍奉(1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分)

  合力(1分)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分)

  【评分参考】翻译意思对即可。默写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11.(3分)王导(或“导”)、乐广(或“广”“谟父”“谟父广”)、庾珉(或“珉”“怡父”“怡父珉”)

  【评分参考】每空1分。

  12.(3分)C

  13.(3分)A(B.“见识浅陋,固执小气”有误,C.“庾亮想讨伐苏峻”“不可轻举妄动”有误,D.“从敌后包围进攻,但未及合围就兵败”有误)

  14.(5分)卞望之在政务上很勤勉,把表扬和批评时政当作自己的责任,想要矫正监督世风,不肯随便赞同世俗的喜好,但他性格不宽宏,才华与志向不匹配,所以被众多名士轻视,没有出众的好名声。(“轨正”“时好”“副”“为……所”“少”各1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卞望之是济阴冤句人。卞望之(对国事)判断决定恳切率直,有好的声誉。成帝即位,举行登基大典时,司徒王导因为生病没有到场。卞望之在朝廷上严肃地说:“王公难道不是国家的重臣吗?重大典礼的时候,难道此时是臣子因病请假的时候吗?”王导听说这话后,就乘车带病前来。当时皇上征召乐谟做郡中正,征召庾怡做廷尉评,乐谟、庾怡各自表示(遵从自己的)父亲的意思(所以)不去就职。卞望之上奏说:“如果人人各自偏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为君王(做事的)人(就)没有了。像这样的话先世圣人的言论就会失去作用,君臣之道就会混乱。乐谟的父亲乐广因扫平蛮夷而被称赞,庾怡的父亲庾珉因忠诚笃实而名声显赫,(这二人)在(如今的)圣明之世受到重用,(他们)本身(都)不属于自己,何况延及到(他们的)后代(怎么)还能(替他们)做决定呢?如果顺应乐谟父亲的心意,就人人都不做郡中正了,君臣关系就会失去效用。(如果)顺应庾怡父亲的心意,那么人人都不做狱官,刑律就会失去作用。一切(人)不能因为私利而使朝廷利益受损。”朝廷上群臣议论(都)认为(卞望之说的)对。

  卞望之在政务上很勤勉,把表扬和批评(时政)当作自己的责任,想要矫正监督世风,不肯随便赞同世俗的喜好,但(他)性格不宽宏,才华与志向不匹配,所以被众多名士轻视,没有出众的好名声。有人对他说:“你总是没有闲暇之时,不也太辛劳了吗?”卞望之说:“诸位君子发扬道德,追求美好,做庸俗之事的人,除了我卞望之还有谁呢!”

  当时庾亮想要征召苏峻,(他)在朝堂上说:“苏峻(有)小狼一样凶残的本性,最终一定会作乱。(如果)征召他做大司马,笼络他的心,解除他的权利,即使(他)不听从(朝廷的)命令,造成的祸患也会比较小。如果(不这样做)再过一年,(他)作恶滋长扩大,(就)无法再制约(他)了。这(就相当于)晁错劝汉景帝早点削弱七国兵权这件事。”众位大臣都没有不同意见。卞望之坚持争辩,对庾亮说:“苏峻拥有强大兵力,招揽了很多刁蛮强横之人,而且(他的部队)逼近京城,如果(让他)做大司马,(就会)危及朝廷。应该深入思考,长远考虑,恐怕不能仓促(这样做)。”庾亮没有听从。后来苏峻果然发兵。朝廷下令让卞望之做率领部队的将军,卞望之率领部队(在)西陵与苏峻大战,被苏峻打败,军队大败。卞望之当时背疮发作,还未愈合,奋力抗战,率领数百人,攻打到叛贼军队中,苦苦作战,于是为国而死,终年四十八岁。(他的)两个儿子侍奉父母非常孝顺,跟随(父亲)与贼人作战,同时被害。

  等到苏峻之乱平定,朝廷商议追赠卞望之谥号。尚书郎弘讷说:“(为国家的)事而死的大臣(是)古今(都)器重的。卞望之在朝廷之上态度严肃,在危急时刻献出(自己的)生命。逆贼苏峻造反,(卞望之父子)合力讨伐,父子共同(献出)生命,可以说是牺牲家庭为国家(做贡献),勤于国事直到身死。”于是追赠望之谥号为“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