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华廙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时间:2021-08-31

  华廙,字长骏,弘敏有才义。妻父卢毓典选,难举姻亲,故虞年三十五不得调,晚为中书通事郎。泰始初,迁冗从仆射。为武帝所礼,历黄门侍郎、南中郎将、都督河北诸军事。父疾笃辄还,遭丧。旧例,葬讫复任,廙固辞,迕旨。

  初,表[注]有赐客在鬲,使廙因县令袁毅录名,三客各代以奴。及毅以货赇致罪,狱辞迷谬,不复显以奴代客,直言送三奴与廙,而毅亦卢毓婿也。又中书监荀勖先为中子求廙女,廙不许,为恨,因密启帝,以袁毅货赇者多,不可尽罪,宜责最所亲者一人,因指虞当之。又缘虞有违忤之咎,遂于丧服中免廙官。大鸿胪何遵奏廙免为庶人,不应袭封。有司奏曰:“廙所坐除名削爵,一时之制。廙为世子,著在名簿,不听袭嗣,此为刑罚再加。嫡统非犯终身弃罪,废之为重,依律应听袭封。”诏日:“应即位而废之,爵命皆去矣,何为罪罚再加?且吾之责廙,以肃贪秽,本不论常法也。诸贤不能将明此意,乃更诡易礼律,不顾宪度,君命废之,而群下复之,此为上下正相反也。”于是有司奏免议者官,诏皆以赎论。

  廙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左右以实对,帝心怜之。帝后又登陵云台,望见廙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太康初大赦,乃得袭封。久之,拜城门校尉,迁左卫将军。数年,以为中书监。河南尹韩寿因托贾后求以女配廙孙陶,廙距而不许,后深以为恨,故遂不登台司。年七十五卒,谥日元。

  (选自《晋书·华廙传》,有删改)

  【注】表:华廙之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廙柄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

  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B.廙柄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

  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C.廙柄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

  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D.廙柄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

  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文中指选拔官吏。古代表示官员任用或晋升的词语有“辟、拜、擢、致仕”等。

  B.庶人:文中指平民,百姓;春秋时期对农业劳动者的称呼;古代官府中的吏役。

  C.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封建宗法制度中正妻所生的儿子;关系最亲的,正统的。

  D.卒: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的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诸侯或大官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卒”后成为死亡的通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廙仕途不顺,充满波折。他虽然很有才德,但是他的岳父对他要求很严格,长久不提拔他;他与袁毅是姻亲关系,袁毅被抓,他受牵连。

  B.对华廙的遭遇,官员的态度迥然不同。有人认为要免除华廙的官职,有人认为还要收回他继承的爵位;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处罚太重。

  C.华廙不喜欢通过婚姻攀结权贵。中书监荀勖想让自己的儿子与华廙的女儿结婚,华廙不答应;河南尹韩寿托贾后向华廙求结亲被拒绝。

  D.皇帝对华庾既严厉又同情。皇帝主张严厉惩罚华廙,并说明其原因,还批评了那些不主张加重处罚华廙的人,不过,后来皇帝还是同情华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疾笃辄还,遭丧。旧例,葬讫复任,虞固辞,迕旨。(6分)

  (2)且吾之责虞,以肃贪秽,本不论常法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