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字直亮闽地漳浦人的原文参考答案及译文(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4.B(答案解析:“脱去褐色的外套”不对,“解褐”指的是脱去粗布衣,比喻入任为官。)

  5.A

  6.D(答案解析:“张诚在担任道台一职时……修编书籍”不对,“修编书籍”是他摄闽漳浦秘书郎时的事情。)

  7.(1)他的父亲张文是户部院右侍郎。张志诚因为想到可以继承父辈的官职,所以他从小很是纨绔不羁(凶暴不驯),不懂道理。后来他的父亲因为弹劾阉党而被免了职,他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发奋。

  答案解析:“嗣荫”继承父辈的官职(1分),“中人”阉党(1分),“免”被免了职(1分),“奋力”发奋努力(1分),句意1分。

  (2)但是(当地)富豪认为百姓大量涌往外地,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于是用他让人口流动有伤教化的理由去诬陷(他)。朝廷(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革除了(他的)官职,只让(他)暂时代理闽漳浦秘书郎一职。

  答案解析:“豪右”(当地)富豪(1分),“中宸未察”朝廷在没有调查(的情况)(1分),“摄”暂时代理(1分),“诬以”状语后置即“以诬”(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张诚,字直亮,闽地漳浦县人。祖辈湖北长顺人。他的父亲张文是户部院右侍郎。张志诚因为想到可以继承父辈的官职,所以他从小很是纨绔不羁,不懂道理。后来他的父亲因为弹劾阉党而被免了职,他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发奋。十一岁就被察举贤良文学科,开始走上仕途。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豫州沫圩道台。

  他做事雷厉风行,当官第一年就改良当地陋俗,倡导各家各户只留一名男丁在家,鼓励其他男丁远行游学或者经商,学习西洋文化。在他的改革之下,不到三年,沫圩经济收入大增。但是(当地)富豪认为百姓大量涌往外地,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于是用让人口流动有伤教化的理由去诬陷(他)。朝廷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革除了他的官职,只让他暂时代理闽漳浦秘书郎一职。他离任的时候,沫圩的百姓纷纷跑出来,都堵塞了道路,人们拉着车辕跑着送他。他在暂代闽漳浦秘书郎时,潜心研究经书文史,他修整编纂闽漳浦垢洗书院的书籍资料,闭门研究学习,认真从事文章整理工作,整理了很多遗失的文籍,为(读书)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他在书籍编辑时还是加入了(不少)精辟的个人见解,所展示的才华被周敦称赞,于是被忠王李秀成收纳到自己的门下担任左同检,被(不时)问及行军用兵的方法策略。担任左同检时,他提出“取势于千里之外”作为作战理念的精要思想,他亲自挑选敢死的勇士,整治行装,整顿部队,操练士兵,协助忠王李秀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指挥艺术,屡次战败敌人。没过多久,他就担任了忠王的亲信重臣,凭借征西将军的职位讨伐贼敌,立下战功,打败、收降敌军十万人,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胆战心惊。经过多次升迁,担任了兵部院左侍郎一职。

  可惜他任职不到一年,因为母亲过世,回家服丧期满之后,朝廷里不正之风盛行,专权者称需要一千两金子才能让他官复原职。但是他向来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只做了钱塘宁绍四品章京。他认真重视礼法,做事亲力亲为;不遗余力举荐奖掖后进学生,他的门生遍布宁绍,他被德高望重的老者称赞。因为和上级官吏评论民力凋敝,财力穷尽的原因时言辞过激,被弹劾,降为临时官员。这时恰逢左宗棠巡游钱塘,听到当地官员对他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耿直的人才,于是举荐他当了宁绍按察使。

  ( 光)十七年,他六十岁,病死在职位上。左宗棠听说后十分悲伤遗憾,亲自写了挽联来祭奠他,并且告诫自己的左右侍从要学习张诚的美好德行。临终前(留下遗言称要)效仿左宗棠只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各留下二千两白银。说钱财多了反而成了子孙懒惰的借口,良好的品行才是子孙一辈子的财富源泉。果然,道光二十一年,他的一个儿子做了光禄大夫,另一个儿子做了奉天府丞。他的家训被人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