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3)

时间:2021-08-31

思想感情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相关内容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明年中秋再见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本文通过讲述了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可以体会到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告诉我们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啊!

写作精华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己放点歌情谊非常深厚、重情重义、知音难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