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全诗赏析及翻译(2)

时间:2021-08-31

译文1

  烟雾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

  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之歌——《玉树后庭花》。

译文2:

  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还在对岸的酒店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译文3: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赏析: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出秦淮河上烟水迷离、月照白沙的夜景。两个“笼”字把月夜江上冷凄景色摹写出来。“烟”火红灯,“寒水”一泓,繁华中隐透苍凉,烘托出悒郁暗淡的气氛。

  “夜泊秦淮近酒家”点出泊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环境。“夜”是对首句的承接和明确化,“近”字为听清下文“商女”演唱的具体内容埋下了伏笔,“酒家”暗示出秦淮河繁华和热闹,与诗人孤舟夜泊的冷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确实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