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牡丹说》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13.C(暗,缺乏,短浅)

  14.C(A表修饰;表转折,却。B助词,主谓之间;这。C来。D表猜测,大概;表商量语气,还是)

  15.B(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章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

  16.事物各有其本性,我们应顺其自然。

  17.(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一句一分)

  (2)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过”“尤”“相”)

  【参考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蔟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他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简析

  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文中反思,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枯死的根本原因。最后指出善相花者知晓,花各有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全文揭示了“”事物各有其本性,我们应顺其自然"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