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极乐寺纪游》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1)大约;弃官而去

  (2)在写法上,本文完全打破了一般游记文的“格套”。第一 段以大量篇幅,描写高梁河一带的景色,绝口不提极乐寺。但读者从下文的提示中,却领悟到写高梁河一带的景色,正是在写极乐寺及其附近的风光。第二段明写游极乐寺,却对寺内游览活动一字不提,把这个在游记中通常要详写的部分,完全留给读者去体会想象,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还有,关于同游者的姓名,按游记通常的格式要放在篇末,但本文却通过记述其弟袁中郎对景色的评论,顺便带出,显得自然、巧妙。凡此种种,都使读者在会心之余,感到韵味深长,妙趣横生。再就语言来说,不用典,不拾古人牙慧,既平易,又凝练,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具有散文诗的情味。(意对即可)

  (3)断对6处给3分,断对4处给2分,断对2处给1分。//处可断可不断。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原文标点: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参考译文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做了一首诗,然后道别。  赏析

  这篇散文小品,简洁清新、活泼灵秀、诗趣盎然。长桥、流水,堤坝、绿树、寺院,一幅幅画面都洋溢着清新秀美的特色。作者以高梁桥为起点,一路游来,桥下之水纯净柔和如白练;长堤被水所夹持,仿佛有震动摇荡的感觉;堤上绿杨繁茂幽深,令他神清气爽。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寺道观,绀殿朱门,华丽壮观。极乐寺掩映在浓密古松中,古松鲜翠嫩黄,色彩斑斓。优美的景色令作者如同回到了人间仙境的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