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马璘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3)

时间:2021-08-31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璘以劲骑追击,俘斩数千计,血流于野,由是雄名益振。(3分)

  (2)既至泾州,分建营堡,缮完战守之具,频破吐蕃。(3分)

  (3)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4分)

  参考答案

  9.B(寇:进犯,侵犯)

  10.A(A连词,表修饰。B代词,他/助词,不译。C副词,就/副词,竟然。D连词,因为/介词,因)

  11.C(正确标点为: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12.B(洛阳之战并非发生在吐蕃军队进犯时期)

  13.(1)马璘率领精锐骑兵追击,俘获斩杀的吐蕃军数以千计,田野上血流成河,从此威武的名声更加响亮。(“以”“由是”“益振”各1分)

  (2)马璘到泾州后,分头建立营堡,修理完备作战守卫的器械,多次击败吐蕃军队。(“既”“缮完”“具”各1分)

  (3)吴地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在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痛心”“焉”“于是”“相逐”各1分)

  参考译文

  马璘,是扶风人。他的祖父马正会,担任右威卫将军。他的父亲马晟,担任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马璘幼年丧父,放浪不羁,不从事生产作业。二十岁的时候,读《马援传》读到“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的时候,感叹说:“我怎么可以让我的祖先的功业丢弃在地呢!”开元末年,携带武器从军,在安西都护府效力,因为先后立下大功,多次升迁,做官到左金吾卫将军同正的职位。

  至徳初年,国家多难,马璘统率士兵三千人,从二庭赶到凤翔。肃宗认为他不同凡响,委托给他向东进军讨伐的任务。在陕郊歼灭敌寇,在河阳击败叛军,都立下显赫的功劳。曾经跟随李光弼攻击洛阳的叛军,史朝义亲自率领精锐士兵,在北邙抗拒朝廷的大军,营垒如山岭重叠,旌旗招展,盔甲明亮,映照着日光。诸将都惊讶地看着,不敢出兵。唯独马璘率领自己的部下横持戈矛冲出,多次杀入敌阵,叛军因此败退溃逃。副元帅李光弼认为他很勇敢,说:“我指挥兵将三十年,没有见过以少击多,雄健矫捷如马将军的人。”调任太常卿。

  第二年,吐蕃进犯边境,皇帝诏令马璘去救援河西。广德初年,仆固怀恩反叛,引诱吐蕃军入侵,代宗出逃到陕州避难。马璘当日从河右和敌军辗转作战,到达凤翔。当时吐蕃的军队聚集在一起攻击凤翔,凤翔节度使孙志直方紧闭城门自己坚守;马璘率众手持满弓,直指吐蕃军队,突入城中。随后又身不解甲,背城出战,吐蕃军队奔逃溃散。马璘率领精锐骑兵追击,俘获斩杀的吐蕃军用几千来计算,田野上血流成河,从此威武的名声更加让敌人害怕。代宗回到皇宫后,召见慰劳马璘,授予他御史中丞的官职。

  永泰初年,马璘担任四镇行营节度,兼南道和蕃使,朝廷让他掌管禁军,让他肃清残余的入侵敌人。不久又调任四镇、北庭行营节度及邠宁节度使、兼任御史大夫,很快又加封检校工部尚书。因为犬戎逐渐骄横,每年侵犯边境,泾州最靠近敌人,朝廷就下诏书调马璘镇守泾州。兼任代理凤翔陇右节度副使、泾原节度、泾州刺史,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的职权和以前一样。马璘说话言辞慷慨激昂,以杀敌报国为己任。到泾州后,立即分头建立营堡,修理完备作战守卫的器械,经常击败吐蕃军队。把抓获的俘虏献到朝廷,前后击溃吐蕃军队三万多人。马璘在泾州号令宽厚肃穆,部下都乐于为他效力。他镇守泾州总共八年,虽然没有开拓疆域的功劳,但境内的城堡得以保全,敌人不敢进犯,朝廷加封他做检校右仆射。皇帝很器重他,调职担任检校左仆射知省事,下诏让大臣百官在尚书省参加他的上任仪式,进封他为扶风郡王。

  马璘虽然出生在士族之家,但从小没有学习治国之术,对国家忠诚勇敢,军事才干超出常人,在国家艰难的时候,很有忠贞的节操,是中兴的猛将。在大历十二年,五十六岁时去世,德宗哀悼他,停止上朝,赠封他为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