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5.C.忧:父母的丧事。

  6.A.才,连词。B.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C.助词,译为“的”;之伦:这(类人),与“之属”“之徒”等相同,代词。 // D. 以:因为,介词。//以:认为,动词。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7.C。③说明荀勖慎密,④为人奸佞,⑥只是说明有音调不能协调的事实。

  8.D。A.应是武帝时。 B.上缴印绶辞职是因为母亲去世了。 C.荀勖为人奸佞,不敢抗颜忤旨,当时的人把他比作佞臣孙资、刘放。

  9.(1)曹爽被杀,他的学生原来的属吏没有敢去收尸办丧的,唯独荀勖去了。(“诛”被动句1分。“独”1分。句意 1分。)

  (2)等到司马干(文帝之弟安阳侯司马干)赶到,文帝认为他来得太晚了,司马干将来迟的原因告诉了他,文帝想将孙佑处以灭族之罪。“迟”,意动用法1分;“白”1分;“族诛”1分,句意 1分)

  (3)作为人臣不保守秘密就会丧失生命,产生私心就会违背朝廷,这是应该深为警戒的。

  (“密”1分,“是”1分,句意 1分)。

参考译文

  荀勖字公曾,是汉司空荀爽的曾孙。。父亲荀肸,早死。荀勖幼年寄托在舅父家里。奇异早熟,十几岁能写文章。长大后学识渊博,有从政的本领。在魏做官,被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又迁为中书通事郎。曹爽被杀,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去收尸办丧,荀勖独自去处理丧事,其他人才敢跟着去。后又做安阳令,转为骠骑从事中郎。高贵乡公率兵攻文帝时,大将军掾属孙佐等守阊阖门。文帝之弟安阳侯司马干听说发生兵变,要进阊阖门,孙佑对司马干说:“还没有人进这个门,可从东掖门进去。”司马干进去后,文帝认为他来得太晚了,司马干将来迟的原因说明后,文帝欲将孙佑处以灭族之罪。荀勖进谏说:“孙佑不让安阳侯进门,确实应深受责备。然而事情总有顺心的不顺心的,用刑轻重不能以喜怒为转移。于是只免孙佑为庶人。

  当时将要派使者出使东吴,让当时文士草拟与孙皓书,文帝选用了荀勖所作的。孙皓接书后回报愿意和亲通好,文帝对荀勖说:“君以前作的那封书使吴顺服,真是胜过十万大军啊!”文帝即晋王位,以荀勖为侍中,封安阳子,食邑一千户。武帝受禅让即帝位,改封为济北郡公。因为羊祜辞让封爵,荀勖也辞让接受封爵。拜为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与贾充共同制定律令。

  过了很久,又晋位为光禄大夫。荀勖曾掌管音乐,他所修订的音律流行于世。当初,荀勖在路上听到赵地商人的牛铃声,识辨其中音律。掌管音乐之后,音调不能协调,对人说:“得到赵地的牛铃音调就会协调了。”即下令让郡国都送牛铃来,果然得到音调和谐的牛铃,调好了音律。 不久任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一起按照汉刘向的《别录》整理古籍。又立书博士,设置博士弟子,教习书法,以钟繇、胡毋敬的为规范。

  然而荀勖做事小心谨慎,每有他所参与的诏令大事,虽已宣布,他始终不说,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参与其事。回来对儿子们说:“作为人臣不守密则失掉自己的身份,树私党则背公事,是应该深为警戒的,你们也会官路亨通,应当懂得我的用意。”很久以后,皇帝让荀勖守尚书令。不能解决疑难处理事务的人,都被遣出。”在职月余,因母丧上缴印绶辞职,武帝不许,派常侍周恢传达旨意,荀勖这才奉诏履行职责。然而为人奸佞,皇上将要废掉贾妃,但是荀勖不犯颜直谏,触犯主上,当时议论者以为荀勖倾覆国家搅乱时局,是孙资、刘放之类的人物。

  荀勖久管机密工作,才思敏捷,能揣摩人主心思,不触犯人主之意,所以能始终受到皇帝宠信,保其爵禄。太康十年(289)死。谥号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