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1-08-31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耽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女往辞晏子之家

  辞:辞别

  B.君树槐县令

  县:通“悬”,悬挂

  C.不益刑

  益:增加

  D.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恚:怨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进而问焉

  拔剑切而啖之

  C.去其腥臊者而已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皆谓吾君爱树而贱,其可乎?

  其皆出于此乎?

  11.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

  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4分)

  (2)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