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贾还》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4)

时间:2021-08-31

参考译文:

  丙申年秋填,有一个太原商人在南方做买卖回来,骑着一头驴,腰里装着五六百两银子。偶然路过中牟县境内,在路边休息。有一个少年人,拿着一根木棒,带着一条狗来到这里,也在路边休息。狗向商人发出咿哑的叫声,好像希望商人救它。商人把狗买下放了它。少年看见商人包裹很重,偷偷跟着商人到偏僻的地方,用木棒打杀了商人,拖着尸体到至水边的小桥旁,用沙子和芦苇覆盖,背着商人的行囊离开了。

  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在位置),回到县里去。正好县令升堂,衙班很严肃,狗径直向前趴在地上号叫,好像哭泣又好像倾诉,驱赶它也不离开。县令说:“你有什么冤屈?我派小吏随你去。”狗带着衙役出来,到商人死的地方,向河水叫。衙役掀开芦苇找到尸体,回来报告县令,只是无法找到凶手而已。

  狗又回到县衙,号叫像先前一样。县令说:“你知道凶手是谁吗?我姑且派遣小吏随你去。”狗又出来了,县令又派遣数名衙役尾随而去。走了二十余里,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一户人家,狗竟然直接进去,遇到一个少年,狗跳起来并且咬他的手臂,把他的衣服咬破了血濡湿了衣服。衙役捆绑他把他带到县里,,他招供了杀害商人的经过。问他钱在哪里,钱还在,就到他家取回钱。因为在包裹中得小户籍,知道商人的故乡和姓名。县令于是判处少年死罪,而没收商人的包裹归于府库。

  狗又到县令面前吠叫不止,县令于是思考道:“商人虽然死了,他的家还在,这包裹里的钱该属于谁呢?狗吠叫,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于是又派遣衙役径直前往太原,这条狗也跟随离开。到了地方,商人家才知道商人死了,又知橐金无恙,非常感恸。商人有个儿子,收拾行装跟随衙役到县里,贼人已被打死狱中。县令于是取出包裹检验并且交给他。那条狗仍然尾随商人的儿子到来,跟随商人的儿子扶着棺椁一起返会,往返数千里,住店吃饭,和人没有区别。

  议论说:人处理事情要用智慧,遇到变故关键在忍耐。往往灾祸起于仓卒之间,张皇震慑而不知该怎么办,这是因为智慧不足;不能够忍下忿忿的心,蹈义赴难,而疏忽规划谋略,心思虽然是真诚的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忍耐不足。所以说成事难。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角斗,被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忍着悲伤与痛苦,奔走控诉呼喊,但是对贼人的住宅却不认识路,纵然让主事的人可怜我而听从我,荒畦漫野,在哪里去抓凶手呢?冤屈难以伸,贼人不能抓获。只是空有报复贼人的想法,而不能马上来抓住他。知县那里能够申诉,就姑且忍让来等待时机,追踪跟随来认得他住的地方,贼人已在我眼中,而后我跑去告发他。贼人已落入我的彀中,而后奋起愤怒狠狠地咬一口,我的仇可以报了,钱可以归还了,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人的棺椁可以回家了。用这种方法处理天下的事情,什么事办不成呢?我既悲伤客人的遭遇,又很羡慕客人有这样一条胜过很多人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