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县学记原文及翻译(2)

时间:2021-08-31

  到了三代衰落的时候,圣人的制作尽都被破坏了。一千馀年间,学校虽然还有留下来的,但进行教育已不是三代兴盛时候的办法。人的性格举动,任其放纵;而办理行政事务和管理老百姓的方法、平常从来不讲习。学予有聪明朴实美好的本质,而没有循序渐进的教育培养,那么其不成材也就是当然的了。用不学习不成材的人去做天下的官吏,又在世道衰落弊端多的时候,去管理没受过教育的老百姓。唉唉,仁政之所以不能推行,盗贼和受刑者之所以增多,难道不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吗j宋朝的兴盛快一百年了;庆历三年(1043).仁宗皇帝筹画当今的事务.把办学放在第一位,于是各地(按规定)才设立学校。而在这个时候,抚州的宜黄县,(因学员不满二百人)还不能建立学校。士人求学的,都一道客居于抚州,聚集在一起学习。第二年(诏令“有学州县毋得辄容非本土人入居听习”)天下的学又废了,学员也都散去。但春秋两季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已有明文规定.所以常以庙祭孔子,然而庙又无人管理。皇祜元年(1049),遇到县令李详上任,才开始商议设立县学,而县中的学者某某与他的弟子,都认为能在这里发愤读书,莫不互相勉励而争着办这件事。因而建筑材料没有征派就有富余,工匠没有征调就很多。县学落成时,房屋连片的地方若干,而修得很正规的讲艺课堂,学员休息的屋子都很齐备,成套的器皿器具若干,而供祭祀、饮食、寝室用的东西一一具备。县学中的画像、从孔子到十哲、七十二贤、二十一先儒个个都有。县学中的图书,经史百家、诗赋作家的文章,一应俱全,无须到校外去借。县学选择地址,召集工匠,从开工到完工,总共历时若干而已。何其周到而快啊!

  在各地办学刚衰落的时候,有关官员的议论,本以为设立学校是人们所不情愿的。看看宜黄县学的兴建,是在天下废学几年之后,仅由县令一提倡全县响应,唯恐落后。那么那些说民情不愿意建学的,难道是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