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原文及赏析(2)

时间:2021-08-31

作品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作品赏析: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 雨”的特征。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 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 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改编版:

  三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四言诗

  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五绝

  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六言诗

  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

  痛斥“四人帮”版

  清明时节泪纷纷,九亿人民恸断魂。借问怨从何处起?红墙里面有妖精。

  词

  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散文小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1]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