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书赋》的详细注释

时间:2021-08-31

《述书赋》的详细注释

  《述书赋》概述历代书家及其书品,上篇所述由上古至南北朝,下篇则由唐代高祖、太宗、武后以下,而终于其兄蒙及刘秦之妹。其开篇立旨叙云:“古者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浸乎竞美。自时厥后,迭代沿革,朴散务繁,源流遂广,渐备楷法,区别妍媸……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于乾元之始,翰墨之二妙,可人品流者,咸备书之。(注曰:周一人史籀,秦一人李斯,汉二人蔡邕、杜操,魏韦诞等五人,吴皇象等二人,晋齐献王等六十三人,宋武帝等二十五人,齐高帝等十五人,梁武帝等二十一人,陈武帝等二十一人,北齐一人刘珉,隋刘玄平等五人,皇唐神尧皇帝等四十五人。)并错综优劣,直道公论。或理尽名言,即外假兴喻;虽阙标旧品,而举寄斯文。刊讹误于形声,定目存于指掌。其所不睹,空居名额,并世所传拓者,不敢凭准,一皆略焉。”其词中又概括书艺功效云:“虽六艺之末曰书,而四民之首曰士,书资士以为用,土假书而有始。岂得长光价于一朝,适容貌于千里?(注曰:王羲之书蕺山姥竹角扇五字,字索百钱,人竟买去。)”继而分叙篆籀章草各体,综论历代书家品第,首尾凡十三代,共一百九十八人(又有二〇七人之说),穷其旨要,详辨秘义,叙述皆极精核,注文尤典要不支。篇末又系以徐僧权等署证八人,太平公主等印记十一家,述作梁武帝等十家,征求宝玩韦述等二十六人,利通货易穆聿等八人。其“印记”一章,兼画印模于句下,遂为朱存理《铁网珊瑚》、张丑《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之祖。旧以为所注出于其兄蒙,但赋中蒙条下注曰:家兄蒙字子全,官议郎安南都护。又似乎皋所自注,且所叙仕履与卷首亦衔接不同,均为疑窦。然张彦远《法书要录》所题已同,且今根据单文孤证,亦不能随意改易旧文。因此仍依旧书所传姑存。

  自来名著,后人咸有续编,或事仿效,独此篇之后,书家、书论辈出,竟无嗣响,盖搜集、批评,两难难并,文辞之不易工,犹其余事。故此篇有所谓“千古独传之作”的说法。但是,作品由于辞赋的形式所限,对其论述的发挥,不无影响。又由于言词过于简略,对其宏旨的理解,也不免增加一定的难度。然而,此书品第精赅,至为博洽,尤其文辞典雅等,使之成为书学论著中一篇非常难得的富有文学愈味的评书佳作。

  文后附有其兄窦蒙(字子全,生卒年不详)所作《五言题此赋》一首和《(述书赋)语例字格》(又名《字格》)一文,前者系对胞弟窦臮之怀念,后者则“结语立言,曲申幽奥”,对理解《述书赋》确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如注“天然”曰:“鸳鸿出水,更好容仪”。注“质朴”曰:“天仙玉女,粉黛何施”。注“斫磨”曰:“错彩雕文,方申巧妙”。注“体裁”曰:“一举一错,尽有凭据”。注“意态”曰:“回翔动静,厥趣相随”。注“不伦”日:“前浓后薄,半败半成”。注“有意”日:“志立乃就,非工不精”。……凡百二十言,并注二百四十句(今本仅存一百言,注一百一十句,与原注不符),“且褒且贬,还同谥法”,皆形象具体,精妙独到之言,对书法学的理论研究,也很有参考价值。

  【版本】

  传世有《法书要录》本、嘉靖乙酉刊本、《四库全书》本、《津逮秘书》本和《说郛》本等,流传较广的是上海书画出版社 卿的《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大涤子题画诗跋》

  《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

  【书籍简介】

  《大涤子题画诗跋》是一部绘画论著。

  石涛每画必题,汪绎晨据家藏石涛画之题跋及散见他处者辑成此著,附于《画语录》之后。俞剑华又将汪辑未及者辑成《石涛题画集》。石涛的绘画思想主要见己题于《画语录》,题画诗跋中的不少跋语,是“语录”的进一步阐发,如反对摹拟,表现自我等。此外,认为绘画应取不似似之,对形、理、情三者关系的见解,对“神”的推崇等,也很有价值。

  石涛对“理”“法”的关系很有新见,这就是“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理法本无传,古人不得已”。禅宗及南宋理学家讲“月印万川”、“理一分殊”,“理尽法无尽”当本于此,而“法尽理生”仍主于破“法障”而得“理”,后二句谓理法无传,当然在于自得,故其背后仍是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他所说的“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感慨“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批评“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都是这种自主意识、创造精神的体现。绘画的创造精神不仅表现在“师古人”的争论上,而且表现在“师造化”中。石涛写道:“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问,不似似之当下拜。”这“不似似之”其实正道出了中国绘画主于“表现”而非“摹仿”的民族特征。石涛还本于孟子及文章家的“养气”说,提出画家的养气,“峥嵘奇崛,磊磊落落”,气“与“神”相关,气胜则精神灿烂,意懒则浅薄无神,他认为,后人只摹倪瓒画的枯索寒俭,而未得其远神,这些看法确是出乎众上。除理、法关系外,石涛又论及形、理、情三者关系:“以形作画,以画写,理在画中。以形写画,情在形外。至于情在形外,则无乎非情也;无乎非情也,乎非法也。”所论深刻。

  除辑入《大涤子题画诗跋》者外,其余题跋也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如论蒙养、风格、评人之画与自评,论用笔的三操、三人、三格、三胜等,都极有见地。

  【版本】

  有1928年商务印书馆排印《论画辑要》本及《美术丛书》本。《石涛题画集》为俞剑华辑本。

  《冬心画跋》

  【作者简介】

  金农(1687—1763年),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昔耶居士、曲江外史、心出家庵粥饭僧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喜为古诗铭赞杂文,好游历,客居扬州最久,以卖诗文书画为生。长于隶、楷、篆刻,五十后始作画,题材遍及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风格朴拙,为“扬州八怪”之一。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等。“扬州八怪”出现于乾隆时期,金农是此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