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游日记三的全文及翻译(2)

时间:2021-08-31

  仍然往回走,出了一线天,向北翻越一座山岭,走两里,折向东,进入小隐岩。这岩也是整座山自东向西环转,南面相连而北面豁缺,岩石都是上面弯隆而下面内缩,裂分成平直的洞穴,可以在其中建房休息。岩后面有宋代人洪驹父书写的一段文字:'’宣和某某年我由徐岩往上走,两里后,又到射虎岩。”回想徐岩这个名称,前些日子在驶往弋阳县的船上已经得知与我家有关,而到了这地方忽然忘记没能想起来,崖壁间的文字像是专门提醒我似的',子是赶忙出岩来询问,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它在何处。旋即又听说有座称、’为峨嵋岩的,在小隐岩东南面三里,我心中以为它是徐岩的另一个名,便急忙前往。于是从到罗塘去的大道上,翻过一座岭,这才往北转进山中,山上竹子树木高大茂盛,岩石高高隆起,但因佛家子弟在岩间架构房屋累砌墙壁,那岩已经不再是本来面目,而且我弄清了它不是徐岩。刚想下山,大雨又下起来,当时已过中午,于是在岩中吃饭。吃完饭,雨停下来。询问到仙桥的路,正好有个知道的人告诉说:“从这里去有条小路。顺山向东走,然后穿过山坞向北,四里就可到达。”我们按那人所说的而行。路非常荒僻,忽隐忽现,或者不时地岔向东西两边,几乎成了迷津。走了许久,越过一座山,忽然看见一座高高拱架的天然石桥,离得很近。等下到山谷中前往时,又看不清它在哪里。这大概是因为望着虽然近,但中间隔着石崖、山坞,转眼间方向变换了,一下子不容易发现。不久,直抵达石桥下,一块大石头高高横跨在两边山峰低凹处,上部环拱,如同圆筒,中间辟成门洞,两端的石头盘曲而下形成桥柱,石桥顶部平整如台,正如人工累砌建造而成的。从石桥的东面,可以顺崖壁登到它的顶上;石桥西面,有一块石头相距三丈多,高高地盘踞在桥旁边,如同一个坐在那里守护石桥的人。我先到桥下,仰视桥顶高高隆起,圆而齐整,距地面不下几十丈;等登上桥漫步,就觉得桥修长宽广,平坦笔直,那横贯空中的长虹和织女在七夕驱使喜鹊搭起的仙桥,恐怕都比不上这座石桥。向西走两里,快要到象山时,打听所说的徐岩,终究没有结果。后遇到一个老翁,他告诉说:“从我住房后面往南进去就是;以前叫徐岩,如今是朝真宫,它是鬼谷子修道的地方,现在已经荒废湮没了。不等到明天早晨找不到那里,今天已经天晚,姑且过去探问象山的一些情况还可以。”我因打算明天早晨要出发,便强迫静闻和我一道向南朝着一个山峡走进去。开始时还有路,逐渐进去路就逐渐消失,两边的山崖都很幽深。我们不顾丛草荆棘,直下到峡底,两边石崖相夹的尽头处,狭窄得立不下脚。当时天逐渐黑下来,我们步履艰难地从荆棘中往回走,走出山谷已经辩不清路了,大概这是象山东面的第三个山坞。看到西面又有一个山坞,走过去却没有找到进去的路;这时听到有人高声呼喊,过了好久,才知道路在西面,于是得以进入山坞中。山谷的左边高高的山崖盘曲连绵,一进去就有一个幽深的岩洞,岩洞外面挂着飞瀑。岩洞中的两个僧人都是新到这里托宿的,向他们打听,他们也不知道这里是否是徐岩,我想应该就是所称的朝真宫了。这是象山东面的第二层。从黑暗走出山谷,又往西而后折向南探寻象山,那地方虽然墨暗中但有路可循,象山的两座石崖向前伸突出来,中、间的山坞不深但四周峻峭,山坞中间耸立着一个牌坊。牌坊以内有个分为前后两重的祠堂,祠位在前堂但房屋已坍塌,后堂未坍塌但里面是空的。穿过祠堂往里走,听到崖壁间有人的讲话声,赶忙踏着石级找上去,原来有户人家住在岩洞中。有一人拿着火把走出来,他是守护祠堂的人,姓杨,他领我从崖壁右边登上仰止亭。此亭高悬在崖壁边缘,四面空透,青山环映,在亭上仰头可以观览高峻的山峰,俯首可以窥视幽深的沟谷,令人流连忘返。姓杨的因为天黑已久,街上的更鼓已经敲过,担心渡口无人摆渡,便搀扶着我在黑暗中走了两里,送我们到达中坊渡渡口边。他告诉我,他父亲已经八十八岁,但饭量还很好。我想他大概是个孝顺而知礼的人。我们喊了溪流对岸的船将我们摆渡到南关,又走一里多,抵达舒家旅店休息。这此游览,从崖壁间发现了徐岩这个名称,在昏黑中足迹踏遍了草个峡谷,溪南面的各处胜景一览无余,而其中的仙桥:一线天两处奇观,又可以说是平生所游胜景中最绝妙的,不止是这地方的最佳风景名胜。

【关于江右游日记三的全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江右游日记的古文原文及翻译

2.江右游日记十一原文及翻译

3.《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八》的原文及翻译

4.关于木兰诗的全文翻译

5.声声慢的全文翻译

6.琵琶行的全文翻译

7.《陈情表》的全文翻译

8.《江右游记四》原文及翻译

9.关于三字经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