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周易》介绍(2)

时间:2021-08-31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王弼《周易注》之后一部以义理方法解易的名著,在这部书中,解释学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程颐认为,《周易》是对宇宙万物的摹拟,但所要表达的,不是可用数量摹画的外在相状,而是一种道理。世界是一种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周易》也是一部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六十四卦是这个总的道理在各卦所代表的特殊境遇中的体现,虽然代表六十四种境遇,但它经过解释,可以代表天下无尽的境遇。

  在《周易程氏传》中,对于易学、理学的概念和范畴有很多解读,这些解读主要围绕如何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思想体系,从而服务于“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在《周易程氏传》中,从道德形上学的“理”,到践履完成它的工夫“诚”,都有一定的诠释,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程颐高度推崇、弘扬儒家人伦道德、王道政治理念,而且还为人们从本体到工夫,从明道到行道,提出了一条非常可行的实现“内在超越”之路径。

  朱熹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处。”就是说,《周易程氏传》将《易》来做个载体讲他所见的道理,或者说是借《周易》卦爻发挥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故无一句讲到卜筮,通篇皆在讲事理。朱熹还说:“伊川见得个大道理,却将经来合他这道理,不是解易。……他说求之六经而得,也是于濂溪处见得个大道理,占地位了。[10]”这也是说,程颐先熟读六经,尤其于周敦颐处特有颖悟,以此中义理为基础,然后借《周易》发挥所见。不是伊川解释《周易》,而是《周易》解释伊川。

  程颐的这种易学观,对王夫之影响很大。王夫之以《周易》为道德训诫之书,就是在程颐这一基调之上继续延伸。朱熹不同意程颐以《周易》为言理之书,作《周易本义》,欲恢复《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后来的易学家从中发挥出道理这一本来面目,强调《周易》的卜筮性质。王夫之吸取了朱熹的看法,不废卜筮而讲道德训诫,重点放在知得卜筮结果之后君子何以自省,何以接受道德教训而避凶趋吉。

  王夫之是在吸取了程颐、朱熹的易学观后,在理学观念的支配与影响下产生的易学形态,所以道德意识、人格修养意识在他的《周易》解释中处于压倒一切的地位,其所讲的道理则是在圣人观念的支撑下,以道德人格的养成为目的,以境界指引、道德训诫为主要内容。后者具有更多的伦理意味。在王夫之的解释学中,人格—包括道德修养、知识积累和境界升华诸方面的实际作为——在解释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不是单纯的知识取向所能替代的。所以王夫之在此段解说之后,紧接着就批评了纯知识取向对解释《周易》系统所发生的歧异:“若何晏、夏侯湛之徒,以老庄之浮明,凭其权谋机智,而自谓极深而入神,则足以杀其躯而已。无他,诚与妄之分也。

  在现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哲学史研究领域,《周易》一直被视为占筮书而难登大雅之堂。一方面承认其为传统社会官学典籍,另一方面又认为是占筮书而弃如蔽履。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中,介绍了《易经》中的‘宇宙秩序’观念”。80年代以来,《周易》开始为大陆学术界所注意,从中国哲学史研究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周易》研究的学术群体,以《周易》流传本及地下发掘出来的《周易》竹书、帛书文本为主,相继出版和发表大量高质量专著、论文;另一方面从逻辑学研究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术群体,从逻辑学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周易》,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专著和论文,并在21世纪初,将《周易》的逻辑思想作为中国逻辑史的起点,编写入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 。

  《易》是用来研究天地奥秘的工具,本身无思无为,不具有言告的功能,但在易简的形式中寓托着深刻的道理。它以阴阳二种爻的上下往来表示万物的冲突、和谐、运动变化。但这些作用的发生实际上靠的是研究者自己的解释,《周易》的作用实际上是占问者解释的作用,《周易》的性质实际上是占问者解释的性质。所以,用《易》者必是知《易》者,知《易》者必是知天地万物之诚者。

  周易的创制与正确应用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从其制作说,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了知万物之情状,故创制卦爻以摹拟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对于《周易》的解释又还原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这一来一往之中,人的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得到了提高。从自然到人文,从天文地理到易卦系统,这是人的抽象、浓缩、凝聚、象征等思想方式的提高。人不是在自然本身中把握世界,因为人总是被自己所处的时空所拘限,不可能完全跳出经验的圈子。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世界里,人们以此境遇、事项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知识,试图把握整个世界,刻画人类最主要的活动。人通过自己的创设,为更加全面、更加广泛地了解世界,提供了可能。但人对易卦世界中的东西的把握,最终受制于人自己所达到的知识高度、人格高度。“问之即应”,实际的应者是解释者;“用之即效”,这个效果来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明澈把握。

【古籍《周易》介绍】相关文章:

1.古籍版式介绍

2.古籍常识介绍

3.古代古籍名著介绍

4.古籍的内容结构介绍

5.古籍的序跋介绍

6.古籍常识-古籍之最

7.古籍常识:古籍之最

8.经典古籍《道德经》介绍

上一篇:古籍常识介绍 下一篇:古籍的序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