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昭化发现古墓葬群 印证中原文化入主蜀痕迹

时间:2021-08-31

  记者1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去年12月于广元市昭化古城发现的大坪子墓地,经研究论证为迄今川内发掘的最为重要的汉墓群之一,其土坑木椁墓及出土文物印证了秦灭巴蜀以后,大量移民入川时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融合。

  “此次考古发掘,我们主要采用了布方与整体揭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截至目前,已发现墓葬79座,完成清理70座,清理出随葬品1100余件(套),以陶器、青铜器居多,另有少量金器、银器、瓷器、石器及漆木器等。该墓地是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迄今发掘的同一时期面积最大的汉墓群。”负责本次考古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队万靖告诉记者。

  据史料记载,昭化古称“葭萌”,地处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为秦入川必经通道,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

  “在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以前,蜀国一直保持了独有的文化元素,从广元宝轮院和重庆发掘的船棺葬可以看出,类似古墓葬群葬人的习俗是典型巴蜀文化代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信立祥教授告诉记者。

  “从此次的考古发掘来看,这片墓葬群集中了战国晚期到东汉晚期的墓葬,其中最早的土坑墓里面是曲肢葬、西首葬,这是秦人的显著特点,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赵化成介绍说,从土坑墓中出土的釜、壶、罐等在内的日用生活陶器等器物来看,做工简陋,正好印证史书所说秦灭巴蜀以后,采取怀柔政策,对当地蜀人仍然封王,但又另派秦人官僚来统治蜀地,并开始大量移民。赵化成由此断定,这批早期的墓葬是最早移民秦人的墓葬,完全保留延续了中原血脉。

  古墓葬整体搬家“步步惊心”

  磕磕碰碰进入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后门

  砖室墓安全落地

  运输途中,给略有移位的砖室墓纠正位置

  “现在是下午4点05分,砖室墓搬家大功告成!”昨天下午,随着南朝画像砖室墓缓缓着落于指定位置,扬州首次对古墓葬进行的整体“搬家”宣告成功。记者目击发现,整个过程可谓“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