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精彩赏析(2)

时间:2021-08-31

  声声慢的精彩赏析【2】

  词的上片,开头三句,叠字运用,大胆创新,倍受人们赞赏。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寻觅觅”,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的往事。这种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肃条的秋景,寒气袭人,愁情倍增。“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写词人的内心感受,是“冷冷清清”的加深与继续,悲伤愁苦无以复加,接下来的.五句,是对愁情的具体叙述与描写。

  “乍暧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使人无法适应。只好借“三杯两盏淡酒”来御寒浇愁,然而,又哪能抵挡得住那阵阵袭来的晚风呢?经历那么多的变故,几番折腾,终日忧愁满腹,郁郁寡欢,身体无法承受气候的变化。本想喝酒御寒,借杯中之物来消解心中块垒,殊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给人带来的却是无限的沧桑与苦涩,内心无边的悲怆,在寒冷的人生旅途中反添了更多的忧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渲染悲凉凄苦的气氛,中国古代文人对季节的更替,景物的变迁非常敏感,所谓“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李清照触景伤情,仰望南飞的大雁,无限感慨,雁叫声声心欲碎,自然联想到“鸿雁传书”,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丈夫已去世,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词的下片,李清照给读者勾画了一幅感伤的秋景图,满含了词人的家园之思,漂零之感。“满地黄花堆积。”“黄花”即菊花,落花遍地,狼籍不堪,一片调零,破败的景象。“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枯落,不值得去采摘。读者听到了词人凄苦的心声,看到了词人那憔悴感伤衰老的容颜。此时此景,只有人菊相吊,茕茕孑立,是何等的冷漠萧条,孤单伤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进了一个孤寡夫人的惨痛哀伤,这两句诗在上面所描写的种种令人伤心的感受后,一个不幸着的哀叹。她寻觅无主,心神残凄,加之深秋风寒,淡酒难御,望雁过而怀旧事,见残菊更起新愁,这样的境遇,一个人守在窗前,如何能挨到天黑呢?前人的评论极赞赏这两句,说是“借用淡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彭孙遹《金粟词话》)。“黑” 字是个险韵,很难押,此处用得很自然稳妥。

  “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声声慢》一词将愁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一是铺叙手法的运用,而是叠字的运用。词人通过铺叙“淡酒”、“雁”、“黄花”、“梧桐”、“ 细雨”等这些富有特征意义的景物,通过一组接一组的叠字连用(十四个叠字),把内心感情层层深入地渲染和烘托出来,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声声慢的精彩赏析【3】

  作者在应该明白点题的末句居然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思是,此时心情,决不是一个愁字说得尽的。既然如此,其内心深处到底纠结着什么?能说得尽的应该是哪一个字呢?事关作品主题认知,这实在是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那么,就让我们顺着作品情感前行的线索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看是不是能有点收获。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动作、一情景、一心态,把一个凄苦得六神无主、近乎神经质的主人公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特别是一连几个迭词的使用,不光带来了语言的节奏美,更以形象化的动作、肖像感强化了情感表现效果。你看,主人公忽儿往前、忽儿往后,忽儿往左、忽儿往右,像是很急迫,又像是漫不经心,就在那儿找啊找,找来找去。她在找什么?我们暂时不得而知,甚至觉得连她自己也未必说得上来,但就是要找,一直找。然而,无论找到哪里,她看到的,都是一样冷清的世界,孤寂而压抑。或许她知道要找什么,但一定是没找到。于是,找来找去,所得到的,只有加倍的凄凉!寥寥数语,不仅刻划出一个人物形象,更让一种凄凉的氛围在我们的眼前弥漫开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句,是前面凄凉氛围的进一步渲染。

  天气忽冷忽热,身体特别难以调养。所谓“淡酒”不敌急风者,即为难调养的具体写照。好好的酒当然不会无故变淡,淡,感觉耳,原因是风太急了——作者不过欲借此反衬风之急也。

  要之,写风之急、天之冷,表象耳,写心境才是目的。与开头三句直接写凄凉不同,此处将凄凉之感寓秋风之中,借景抒情是也。

  当我们心底对作者凄凉感来由的疑问陡然而起时,下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雁者,信使也;“旧时相识”者,向之信使也。“雁过”者,向之信使今过门而不入,无信来也。从前丈夫外出,虽有思念之苦,但总有书信带来些许慰藉,更有日后团聚的希望;而今国破家亡,流落异乡。更兼丈夫已死,连书信不会来了,更不会再有团聚。因而,作者写雁,实为写其沉重、长久的孤独、寂寞,写其心境凄凉的原因。

  心境凄凉不可怕,怕的是无法排遣,更怕动辄被无限加码。今天的主人公恐怕正好遭遇这种不幸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描绘的是望花而悲凉益甚情景。“有谁堪摘”,意为受不了赏花的苦。菊花满地,是赏花的好时节;赏花,乐事也,怎么成了痛苦呢?“如今”一词道出了事情的微妙:因为一切都今非昔比了。从前夫妻出双入对,和美甜蜜,出门赏菊自然其乐无穷。而今花虽照开,但人却不在了,望之徒增无穷的痛苦,何乐之有?

  本为乐事,却成助推愁苦之物,这种赏玩,谁还敢去,谁受得了?

  注意:“摘”者,赏玩也;“有谁堪摘”者,自身难以承受,并非无人受得了。

  然人不出门招惹黄花,黄花却顾自推窗而入,闯入眼帘,逼你去想过去的甜蜜、幸福,让人情可以堪?“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道出了主人公于时光面前苦等苦熬的痛苦心境。

  时光的步履有多慢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啊!

  想想吧,败残的梧桐叶上,雨滴声撞击着耳膜。零星的,长一下短一下的声音,空洞、沉闷。撞击的是耳膜,刺激的心境。于痛苦的煎熬来说,这雨滴不啻雪上加霜。更可怕的是,这声音这么刺激着你,你好不容易熬过了白天,夜晚怎么过啊?如果因之不能入眠,那淒清、孤寂的夜晚,岂不是比白天更要难熬!

  更可怕是的,明天呢?后天呢?还有,更远的将来呢?

  正遭受的,已可怕如此;将遭受的,会更可怕——日益加重,好转无望。日子该怎么过?以后的路怎么走?这恐怕就是主人公失魂落魄地“寻觅”的东西,即作品的中心:

  无法可想,度日如年的痛苦。

  寻觅没有结果,主人公当然只能以一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惨绝叹息作罢!

【声声慢的精彩赏析】相关文章:

1.声声慢的赏析简介

2.声声慢文学赏析

3.声声慢的内容赏析

4.声声慢意境赏析

5.声声慢原文及赏析

6.声声慢赏析及原文

7.《声声慢》的赏析

8.声声慢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