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时间:2021-08-31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 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城市热岛

环流

  成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

  意义:(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

海陆风

  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

  夜晚: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

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

  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名称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炎热干燥

  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暖湿润

  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

  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时间

  亚洲大陆

  太平洋

  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

  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阿留申低压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季风环流

 

  成因

  风向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东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月西北 风;7月东南风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位置的影响

  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

  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响

  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

  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南

  北纬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

  交替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

  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温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35°~

  5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华北、东北

  朝鲜半岛、日本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南北纬40°~

  60°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全年少雨

  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西欧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气候类型

  气温特点

  (以温定带)

  降水特点(以水定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

  ―――

  热带沙漠

  气候

  亚热带气候(含温

  带海洋性气侯)

  最冷月均温在0℃~15℃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

  温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

  温带季风气候

  ―――

  ―――

  温带大陆

  性气候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