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会上的致辞

时间:2021-08-31

  研讨会是专门针对某一行业领域或某一具体讨论主题在集中场地进行研究、讨论交流的会议。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在研讨会上的致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研讨会上的致辞一:

尊敬的诸位领导、专家学者,女士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宝鸡、岐山两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在此隆重召开“第三届岐山周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是我市又一次重要的有意义的周文化学术会议。在此,我谨代表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和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向在座的诸位领导、专家学者不惧严寒前来参加会议表示感谢。

  岐山是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早在3000年就已载入史册。自此以后,周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走向,而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愈来愈凸显出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其时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期,其文化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其文明被称为中国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为此,周文化得到历代历朝文人墨客的极大关注,就连孔子也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对周文化发出了深深地赞叹,表示认同周文化,要向周文化学习。自孔子以来,有关周文化方面的各类著作、文章等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如此,但是,至今为止,周文化的研究内容并未穷尽,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问题,我们说今天会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今后还会不断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研究是永无止尽的。这是其一。

  其二,前不久召开的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今后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习同志最近在山东考察时又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也对文化有许多的重要论述。列宁曾说: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里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文化的发展是短暂的,只有得到文化的滋润,社会才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亦证明,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必须是以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支撑,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为此,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现在已形成一个基本共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而周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头的意义。所以,我们今天召开的周文化学术研讨会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其三,今年9月陕西政府发出了《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重要文件。在此文件中,按照唯一性、至高性和市场性原则,在提出我省培育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的意见中,将“岐山西周文化景区”列为“培育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的第一位。并具体指出“凤鸣岐山,周室肇基。岐山奠定了周朝的礼乐制度,成为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源头。该项目依托周公庙、周原遗址、周原博物馆等,建设以岐山周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核心,包括西周文化长廊、周文化展览馆、青铜器博物馆、西周风情园等园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全方位地展示周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这将是全国唯一的西周文化遗址公园。”这一意见不仅是对岐山,也是对宝鸡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鼓舞。同时,也是对岐山近年来在研究、开发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关于岐山在周文化开发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翻看10月19日的《宝鸡日报》第一版登载记者写的一篇报道《让周文化在故乡熠熠生辉——岐山县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回眸》)。要全方位建设岐山周文化景区,离不开学术的支持,离不开对周文化的深入研究。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们今天在此召开的周文化学术研讨会,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社会和当前开发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宝鸡、岐山专家学者则无旁贷的一种历史和时代责任。

  自岐山周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短短的三年内,在周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骄人的业绩。连续出刊《凤鸣岐山》八期,发表文字一百多万。每年一次的周文化学术研讨会,已连续召开了三次。接受县政协编写的周文化丛书和教育局授意撰写的《我爱岐山》校本教材,已完成初稿,正在评审和修改。除过这些重大工作之外,他们根据县上有关方面的安排,还多次召开了座谈会、咨询会、报告会等。其工作得到了县上领导的肯定,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宝鸡市其他县区相较,岐山的学术研究是走在前列。这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的具体指导和支持分不开,也与以郑鼎文为会长的理事会的精心策划、组织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他们这种锲而不舍、勇于进取的敬业、奉献精神让人感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也是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的一个分会,他们的工作也是对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工作的支持。为此,我在此代表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对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和岐山县广大学人表示感谢。

  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为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宝鸡炎帝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年。现有会员200余人。20年来,X会单独或联合其他学会先后召开了多次大型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先后出版论文集、著作10多部,达500多万字。研究涉及的领域有炎黄文化、周秦文化、旅游文化、墓葬考古文化、民俗文化、西凤酒文化、羌文化等等。学会还承担了市上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祭祀炎帝典礼的筹办工作以及其他部门、单位交办的多项工作。X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曾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单位”、“先进学会”、“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今年我们隆重召开了“庆祝宝鸡炎帝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对20年来的学会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任务。明年下半年,将召开宝鸡炎帝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和产生新的理事会。我在这里向各位简单介绍了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情况,其目的让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继续一如既往的关注、关心、支持“X会”工作,使我们“X会”的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次周文化学术研讨会酝酿于今年初。6月份向宝鸡、岐山广大会员和有关方面发出通知。历时半年,止10月底共收到论文55篇,提交到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的有20篇。这55篇论文分别编入第七和第八期《凤鸣岐山》。在筹办此次研讨会中,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做了大量工作,岐山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表示感谢。

  另外,我在这里再说明一点,为了保证每位专家学者都能在大会上报告研究成果,希望大家能遵守会议安排的发言时间,并至始至终按时参加会议,以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