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2)

时间:2021-08-31

三、取得成效

  1、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一步理清。借网上大面积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及学实活动参加情况调研之机,指导小组和区委组织部加强部门联动,将调研内容扩大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及上级党组织基本情况的调查,做到“现状摸清、问题理清”。通过对全区577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的普遍清查,更加清晰的掌握了社会组织党建形式、党员数量、组织关系归属等基础信息。社会组织通过分析检查,也梳理出没有党组织导致发展党员难和党员活动经费少等问题,需要上级组织部门帮助解决。这些情况、问题的查清,为下一步配合区委组织部开展深入探索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举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社团局也确立了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纳入正在制订的全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相关指导文件中。

  2、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学习教育有落实。学实活动开展期间,各社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按照活动3个阶段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理论、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活动,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单位党员主动与社区取得联系,以社区党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居民区学实活动。部分党员表示因为退休后发挥余热,很长时间没有正常参加党的生活,学实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集中学习教育机会。二是组织管理有保障。学实活动开展调研期间,上海申洋国际交流进修学院等单位就积极与指导小组联系,提出该学院因办学发展,需要组建独居党支部接转青年教师的党组织关系,但苦于没有上级党组织的审批,一直拖延至今,并希望通过学实活动得以解决。了解此情况后,指导小组当即与区委组织沟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最终明确由学院所在地的漕河泾社区综合党委作为其上级党委,批准成立独立支部。截至学实活动结束前,全区27家应建未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原29家,其中2家社团因全市推行企业协会政社分开工作,党员人数减少仅1人,不再具备建党组织条件),根据区新社会组织学实指导小组和区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相应建立起了独立支部1个、联合支部3个(涵盖社会组织10家)、临时支部1个和党的活动小组15个,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从此,组织中的流动党员、退休党员的学习、教育、管理重回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3、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是第一要务。借助学实活动契机,各社会组织纷纷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组织课题调研,征集机构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解决阻碍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谋求组织发展大计。13家参学单位通过开展“我为组织发展献一计”活动,召开座谈会20余次,走访业主、群众230多人次,共计征集意见建议130多条,树立突出问题42个,通过落实整改措施解决40个,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制度、事业发展规划等工作的落实。上海新知进修学院针对学院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确立了4个调研组,开展课题调研,走访了办公在该社区的中华英才网、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2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并发放调查问卷400余份。在调研基础上,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把发展思路转化为推动学院创新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实际举措。目前,学院已经在落实新校舍、拓展新专业、开辟新市场、打造新品牌方面有所突破,为学院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社会组织融入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随着学实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联接属地关系、对接党的组织、承接社区服务”的良性互动格局。一是联接属地关系。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党员活动,居民区学实活动普遍走访驻区单位,这些有益的互访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双方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二是对接党的组织。部分社区通过学实活动,促成了居民区党组织与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之间的结对共建,加强了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徐家汇、田林社区更是在社区综合党委下设立了新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配备了专职党群工作者,将社区中党组织无处挂靠的社会组织纳入其中管理,实现了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与社区综合党委的组织对接。三是承接社区服务。学实活动中,部分社会组织以社区为平台,发挥组织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项目化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功能逐步强化。比如,湖南街道弄堂管理协会、凌云街道老年协会、区养老机构服务指导中心等机构,承接了社区综合管理、社区独居老人结对关爱、为痴呆老人提供康复服务等服务项目,成为提供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的主力军。新知进修学院应区世博指挥部和社区党工委要求,在学院设立世博志愿者招募点,动员教工学员积极参与,共计100多名党员、团员青年参与。同时,学院还承接了世博园区、襄阳公园2处志愿者服务岗的工作任务。学院还利用师资优势,为社区志愿者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服务社区、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