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培训学习总结

时间:2021-08-31

  井冈山培训学习总结1:

  厅党组组织了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赴红色基地考察学习井冈山精神,本人有幸参加。这次学习行程虽然短暂,但是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受到了一次非常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革命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一、基本情况

  黄洋界位于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1965年5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小井红军医院于1928年10月开始兴建,共32间病房可容纳200名伤病员,是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在1929年元月第三次反会剿中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军手中。面对敌人的枪口,伤病员们忠贞不屈、誓死如归,全部英勇就义。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的井冈山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块稻田中。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

  大井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惯称它为白屋。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屋前的那块大石头因毛泽东时常坐在上面看书读报、批阅文件,被人称为读书石。如今,旧居里还陈列着一些当年毛泽东用过的东西,如洗脸盆、毛巾、油灯等。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于1987年10月建成。顺山而上的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瞻仰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的。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周边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6744位。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