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周国旗下讲话稿:学会感恩

时间:2021-08-31

第13周国旗下讲话稿:学会感恩

  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讲话稿的情境愈发增多,绝大多数的讲话稿都是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论述体应用文。写起讲话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13周国旗下讲话稿:学会感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3周国旗下讲话稿:学会感恩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勤俭节约,永不过时的美德》。

  10月—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节约为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部决定从今年开学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应当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携手共建节约型校园!在此我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每一滴水。我们要以“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为荣,以“浪费水源”为耻,见到滴水的龙头,及时拧紧。避免大开水龙头;用水完毕随手关闭水龙头。在家庭中也要节约用水,尽量循环使用水资源,例如洗衣服的水可以拖地,冲厕所,淘米的水可以浇花等等。良好的节约意识从你我做起。

  2、节约每一度电。我们要以“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为荣,以“浪费电力”为耻,在每次最后一个离开家、教室、办公室前,勿忘关灯和关闭各种不用的电器。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扇停,光线充足时,不要开灯。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教室、办公室里没人的时候或光线充足的时候,灯还开着,教室的电脑、背投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还开着,这说明我们的节约意识还不够,节约习惯还不行。良好的节约习惯从现在做起。

  3、节约每一粒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每一粒粮,都是劳动人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成果,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需要我们用节约的行动去感悟和践行。午饭时有的同学把米饭掉在桌子上,碎小的馒头渣到处都有,不爱吃的菜偷偷倒掉,掉到地上的包子整个扔掉……这都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一定要知道节约,懂得珍惜。创建节约型校园从点滴做起。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远见、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境界。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师生的常态习惯,成为一种校园的新风尚,让我们携手创建黄小节约型校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第13周国旗下讲话稿:学会感恩2

  今天我讲的主题的是道德规范。

  萨特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头上的日月星辰,另一样是蕴藏在每个人心中的高贵信仰。而在当今物质文明相当发达的社会中,这种信仰正是以理性为枢纽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所谓的规矩。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境中都会有一种规则存在。在社会上有法律,在军队中有军纪,在学校里有校规,在家中有家规,还有无数被人们认同了的社会公德。唐代名相李泌七岁时与唐玄宗以棋局对对联曾说:“方若行义,圆若行智,动若逞才,静若得意。”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为人处世的哲理。假如我们把人生比做一场棋局,那么每一个人都是棋局上棋子,再怎么“行智”“逞才”都逃不出棋盘方方正正的掌心。而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棋盘,正是我们生命里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规则”。如果下棋不遵守“规矩”,棋局必定是一片乱局,到头来满盘皆输。人生亦如此,能不能赢得棋局,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就要看你懂不懂得棋盘上的“规矩”,会不会去遵守“规矩”。正是由于这些规则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井井有条,变得和谐安定。

  然而,在我们校园中,却有不少的破坏规矩的行为存在。

  如走在我们校道上的同学满口脏话,不讲文明;理着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奇怪发型,不顾学校规定染发,烫发,带手机回校的现象屡禁不止等等。

  而这些行为恰恰与我校的纪律相违背。作为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时尚,我们还应该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起码的规矩都没有,那就更别谈富国强民、兴国安邦了。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在学校里,就要遵守学校的规矩,这是我们迈进校园时的约定,这约定就有如一个长达三年的承诺,这三年里,我们都要遵守。我们三千多人共同生活在这里,如果没有了这些规则,或者这些规则不被人遵守,我们这三年的生活将在一个无序的环境中度过。矛盾,会在无序之中诞生;冲突,也会从无纪律中萌发,只有在同一个规则下才能和睦的相处。就如萨特所说的一样,只要我们在这校园里一天,这校园的规则就是我们的信仰。

  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再处于“西窗寒雨,十年苦”的时代。没有了古人学习时的艰苦环境,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去遵守规则,因为这些规则就是我们走到今天的动力,也是我们能继续走下去的保证。

  同学们,请以我们的理性,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走出我们日后光明的道路。

第13周国旗下讲话稿:学会感恩3

  同学们:

  早上好!

  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你们知道今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对,4月4日)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国旗下讲话 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我们刚才背诵的《清明》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古人对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写照。

  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洒下一壶热酒,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1998年抗击洪水、XX年抗击“非典”,2012年众志成城,抗击这场历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以及汶川地震。这些英雄们甘于奉献,不怕流血甚至牺牲。在危难时刻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巨大凝聚力。面对他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呢?烈士们是离开了我们,但谁又能说他们不是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呢?正因为有了无数的这些离我们远去的英雄,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如今,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我们国家还成功地发射了神舟6号、7号飞船,中国人终于把第一行足迹,印在了无垠的太空中。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2017年的北京奥运圆了中国人的奥运梦,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将是献给烈士们最好的礼物。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将会送去我们的无限哀思,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坚强与勇敢,和平环境同样会把我们培养成材。同学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好好珍惜,美好的未来等着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好好努力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