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评课稿范文

时间:2021-08-31

  这次暑期学习,我有幸聆听了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和陈金龙老师执教的《白鹅》,受益匪浅。仿佛享受了有顿精神盛筵!两节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既让我惊叹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又让我折服老师的巧妙引导智慧。课虽已结束,挥之不去的似那涓涓细流、润泽心田,又似那喜剧演员般诙谐幽默、生动有趣。。。两节课围绕中心句,展开多元的读,让读在课堂熠熠生辉。又充分渗透新课标新思想和新课改理念。

《白鹅》评课稿范文

  具体表现 :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开课伊始,王老师用清新亮丽的家乡风景课件,把我们迅速带入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碧波荡漾、绿草如茵、聆听清泉流淌、百鸟欢唱的交响乐,风光秀丽的地方。充分调到学生的感官视觉,给人创设了 “美 ”的境界。陈老师用一副形象逼真的“鹅”图吸引学生的眼球,适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学会规范写字的同时,享受汉字特有的文化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以及“净角”脸谱这一夸张的画面的呈现,展示这个知识点所隐含着的文化内涵,相信学生不仅对这个词理解透彻且不知不觉爱上了国粹之一——京剧。可见良好的开端已是成功的一半。

  其中,王老师的情境体验教学彰显的尤为突出,如:精心设计走搭石的情,在反复读、渐快速度的读中体会“协调一致”。让学生初知什么是搭石的发现美,到感受美,领悟美。在师生轮读,接读中体会美,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我们就是那“协调有序”的人。此刻,学生的情绪高涨,轻松自在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遵循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做好铺垫。

  二、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扎实有效地落实双基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接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这两节课,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教师不作秀,不作假,而是运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突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及“双基”的落实,无论是导入新课,环节之间的过渡,教学评价,还是字词的出现,句段的联系都兼顾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有机统一。

  如:陈老师在处理“脾”这个字时,看似即兴发挥,实则看出老师精心备课的结果。他说“脾”这个字可有点脾气,它好读不好写,强调中间的一笔撇,接着范写,学生观察,突破了这个字的重难,落实到位。而王老师在教“伏”字时,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不经意间,此字被赋予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使静态的汉字鲜活了起来,通过汉字的演变到师生配合默契的演示,进一步领悟“家乡的一道风景”美的并不空洞。“鹅”的教法更形象逼真: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不尊重,不平等,所以改成现在的这种写法。看似在规范写法,实则蕴含了人类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两者结合的天衣无缝,尽显老师文学功底之丰厚。整节课,老师始终把动物看作自己的朋友,写“鹅”请“鸭”、“鹅老爷”“家伙”等调皮诙谐的称呼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小生灵,与动物和平相处警钟再次敲响。

  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两节课中,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由“话”变“画”,来教“清波荡漾、人影绰绰”,让学生在不断诵读中品味叠音词,悟出音律美,体会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融为一体。而陈老师在教“三板一眼”时,把鹅吃饭的刻板,可笑,不懂变通揭示的入木三分;“大模大样”用鸭走路作对比,自读自悟,适时适度的课件出示,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尤其是“绰”,用了传统又不落伍的方法——查字典,简单快速地解决了字意,牵引出“绰绰有余”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了工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两为老师就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的落实了双基训练。

  三、“读”为主线,体验语言文字美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在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如王老师在执教过程中,采用了分读,师生合作读、小组读、配乐读等千变万化的读贯穿始终,走进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情境,学生体会想像搭石的美,从而由读悟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犹如春笋层层剥开,直至学生充分领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紧扣“家乡的一道风景”,细致入微,不急不燥的引导,展示了别样的风景在我们眼前。王老师安排的“协调有序”的教学,用新颖的形式读,“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的默契,学生读起来错落有致,在读中感知文本,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美,让听者感到如诗如画,如一首轻快美妙的音乐在荡漾,在回旋。在读“每当。。。。”一段时,老师大胆创新,把这段话变为小诗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又一次给学生视角冲击与刺激,学生再次对本段有了全新的认识、感悟,只见景美,人更美,相互辉映,可谓美到了极致。

  陈老师在执教《白鹅》时,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讲解,从中心句入手“好一个高傲的白鹅”,老师全身心的指导学生,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声中,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体味出文本美,还是同一个句子,后来的读却有了质的飞跃,把高傲所含着的内容都的读了出来。课堂的范读更是独具魅力。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陈老师在声情并茂地范读“狗偷鹅食”段时,让学生不看书,而看着老师读,博得阵阵掌声,让读更具ji情和魅力。把文章的趣进有步推向高潮,再次亲进了文本,享受了语言文字美。

  赞赏,激励的话语也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催化剂”。如:“你读得把我仿佛带进了画里”,“我发现我再也不能读书了”“佩服”等等其间,更加尊重学生,如:“我可以开始了吗?”“你想读吗?”就在这一句句赞赏中,学生看到了希望,信心倍增,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留下思维空间,再现文本美

  两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学生的想像翅膀被老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被老师一次次点燃,学生的操作冲动被老师一次次唤醒。不受文本局限,跳出课本,把学生的思维拉的更远,让家乡的美再次闪现,让白鹅更加可爱有趣,叫人留恋万分。

  陈老师在快结束新课时,回到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白鹅”,留出空白:“好一个——的白鹅”。学生畅所欲言,填出了各种各样的词,既很好的总结了全文,又积累,感悟了用词的丰富性,把文本的“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 假如有一天,搭上桥,铺上路,没有搭石了。。。。作者又该怎样写呢?”

  “如果你也在送别的场面,你心中在留恋什么呢?”

  此时的结束语给人留下无限的想像空,有种大爱无声,大雪无痕之感。学生始终兴趣高涨,意犹未尽。足见执教老师把学生牵出了课堂,又把生活中鲜活的语文引入课堂,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整节课是一种生成的美,进一步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听完两节课,亮点有许多,也留有困惑:

  在学生有了读书欲望时,老师突然打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