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植树节是新闻稿(2)

时间:2021-08-31

  3月12植树节是新闻稿

  3月12日是植树节。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开创性地举办了“植树节”创新主题课堂活动——由语文、英语、思品、家乡、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8门课的任课教师共同上一堂课,授课内容都与植树有关。40名一年级“小豆包”有幸成为这堂课的主角,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植树”、动口唱歌、动脚舞蹈。“植树节用英语怎么说?”“为什么要在植树节感谢孙中山先生?”“植一棵树相当于减排多少二氧化碳?”……经过植树节特殊课程(约90分钟)后,每个孩子都能回答出上述问题。

  8堂课的内容一堂课上

  几天前,当吉大附中小学部的刘浩天校长提出要在植树节当天首次尝试该校酝酿已久的“创新主题课堂活动”时,很多老师不赞成。“一堂课容纳8个学科的内容,一年级的学生能吃得消吗?”“课上的串联衔接也是问题,不能牵强,不能刻意,要让整堂课浑然一体。”

  老师们的质疑都有道理,但刘浩天用一个理由说服了各位老师。“就植树这个事,我们的语文课会讲到,思品课会讲到,英语课、家乡课都会讲到,以往单独就课论课效果未必好,难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横向上的思维串联。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有机整合在一起,给学生们上一堂内容丰富、兴趣盎然的植树课呢?”

  就这样,8位任课教师走到一起,一起备课,一起设计每一个环节,数易其稿。

  “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用英文怎么说吗?请跟老师读,‘Arbor Day’”昨天8点,这堂课以同学们稚嫩的“Arbor Day”开场了。

  语文教师尹红光,是一年1班班主任,也是这堂植树课的主导教师。她要给孩子们讲的是一年级语文课本篇目“邓小平爷爷植树”。“1985年3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一棵柏树,如今这棵树已经成为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在尹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中邓爷爷栽树的细节描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也被他们一一攻破。

  “除了邓小平同志,我们中国还有一位伟人与植树节密切相关,哪位同学知道他是谁?”紧接着上来的思品老师循循善诱。“是孙中山!”坐在最后一排的贺缨然同学最先回答。“回答得对。你怎么知道的呢?”“昨晚妈妈帮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小缨然答得相当诚实,“孙中山是我国最早提出植树的人,他是3月12日逝世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把植树节定在这一天。”

  保护森林不用一次性筷子

  随后,家乡课任课教师教孩子们区分阔叶树、针叶树,了解长白山地区特有的树木品种。当同学们听说“松树能分泌油脂将害虫包裹起来”,都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当听说地球上的森林资源正在以每分钟一个文化广场大小消失时,有同学当即号召大家,“保护森林妈妈,从此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

  数学老师巧妙以种树为例,初步涉猎了数学方程,还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植树方法,鼓励大家用铅笔、文具盒模拟种树的过程。美术老师带领同学们为“大树妈妈”贴上五彩斑斓的叶子;音乐老师引导大家在优美的乐曲中寻找蝉鸣鸟叫、竖笛清音。在英语老师的调动下,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扮成“poplar(杨树)”“willow(柳树)”和“pine(松树)”做游戏。体育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在课间跳起韵律操,让同学们放松手脚。一堂课后,孩子们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堂课过得真快!”一位学生感叹。

  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创造力

  “这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但学生们不感觉枯燥,反而能够非常积极主动地思考,跟住老师的思路,踊跃回答问题,这与课前教师的巧妙构思、整体设计是分不开的。”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办主任张胜利博士在听完整堂“植树课”后说。

  “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哪所小学做过这样的尝试,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广度都是一个挑战。(这样的课堂)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打破了各学科间的壁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交叉、融会。谁说数学老师只能教数学,语文老师只能教语文?”张胜利说。

  该校刘浩天校长则表示,当天的“植树课”只是一个开始。“育树就是育人,我们把科学知识、生命教育与德育课堂都融入到这样一堂课中,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刘浩天说,今后学校还将继续开展此类创新主题课堂活动,“在一些特殊的节日、纪念日,或寻找如‘长城’等多学科有共性的主题进行。”

相关文章:

1.2017年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2.2017植树节主题活动新闻稿

3.小学植树节活动新闻稿【精选】

4.大学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5.大学生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6.小学植树节新闻稿

7.最新植树节活动新闻稿范文

8.最新植树节新闻稿范文

9.学校师生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10.大学2017年植树节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