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推荐信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2021-08-31

  留学推荐信中的常见问题留学推荐信不管是不是自己写的,只要推荐人签了字,就成了一份 legitimate

  document(大致翻译成“合法的文件”)。但是由于大多数申请人态度的草率或者观念的错误,他们寄出去的推荐信往往一钱不值——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结果是他们白白浪费了推荐自己的机会。以下就是留学推荐信中的常见问题。

  其一,留学推荐信中用尽所有表现人类美德、才华和优秀的形容词,却没有一个具体例证。我们都知道“事实胜于雄辩”,但我们的学生在给外国人看的推荐信上却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有一次我在电脑上修改一篇推荐信,其申请者就坐在我旁边看着。看到我删掉了许多用于赞美的形容词,那位同学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再也不能删了”;好象删一个词他就少了一份美德。

  第二个问题是在留学推荐信总把申请者吹成一个大师,让人难以置信。其实,申请者都是去当学生的,如果已经是大师了,还需要去读书吗?许多学生都以教授的口吻在推荐信上表示他们“特别地钦佩”这位学生,他们“一辈子也没有碰上这样的天才” 等等。曾经有好几位申请者自己写好推荐信,准备让一位真正的经济学大师去签字。上面写着类似这样的话:“每当我的研究遇到困难,他总是成为我灵感的源泉。”如果推荐人还不如被推荐人,那推荐信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这样的推荐信也会让读者怀疑这位推荐人的真实水平。第三个问题是留学推荐信的内容千篇一律,让人一看就是抄的。一般的推荐信都是在对被推荐人的品德、学问大吹一番以后,开始谈到自己是怎样发现这位天才的。其中无一例外的描述是:课堂上所有别的学生都无法回答某个问题,只有这位天才站起来侃侃而谈,“显示了深厚的功底和创造力。”同样无一例外的是,在描述这样的情景时,天才都要 asking penetrating questions. penetrating 可以有暗含的意思,就是教授说话有漏洞,被这位天才给捅破了。如果要描述天才表现出来的洞察力,有许多词汇可以选择: insightful, incisive, cutting straight to the heart of things, keen.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要用 penetrating 这个词呢?更为严重的是,我看了成百上千次这样的场景描述,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申请者说得出来当时到底谈论的是什么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