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的总结

时间:2021-08-31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随着企业的发展,要安全、保安全、抓安全的理念早已在煤矿上上下下形成共识。但是,安全事故却并没有完全杜绝,违章蛮干等“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侥幸心理、短浅认识、急功近利思想也未根除。笔者认为,这种安全上的被动实则是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失误、失败所致,为此就加强和改进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让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把握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不动摇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纵观一切事故的发生,都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究其共性而言,安全思想不牢、意识不强、认识不高、责任心差及“干惯了,习惯了,看惯了”,“马虎、凑合,不在乎”思想致使人的工作动机失常,动力反向,行为扭曲,是最严重的内在根源。消除这些根源和症结,最根本的是要靠思想教育。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切实使干部职工树立“安全为天”思想,才能够自觉地抓好安全、保证安全,更好地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各级组织和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党群组织和党群干部要努力把好安全生产的第一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切实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安全,形成大舆论、大宣传、大教育的格局,打造安全舆论强势,筑牢安全思想防线。

二、围绕安全思想教育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不走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实质,就是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防患于未然。我们也常讲,“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但在一些干部职工思想深处,并没有把安全工作真正摆上“天字号”的位置;有的仅仅把安全工作作为保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并没有意识到保证安全是对人的生命的关爱,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一种维护;有人认为作业规程是对人的作业行为的一种约束,而没有认识到这些作业规程都是用矿工的鲜血、甚至是生命写成的,是对自身安全的一种保护。特别是当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头疼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现象及意识形态中存在的侥幸、大意,甚至得过且过现象和无的放矢的做法,势必削弱安全思想教育意义,形成工作偏差,埋下隐患的种子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里面既有想成事却又成不了事的因素,也有图省事、怕麻烦,淡化教育意义,简化教育内容,分化教育程序等原由。例如,认为设备好、条件好或者职工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好,安全就有保障了,就可以有放心大胆地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放纵心理和盲目心理;要么老生常谈,啰啰嗦嗦不切要害,让职工产生了厌烦情绪;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教育内容过宽过泛,讲速度、讲数量,但不重消化吸收,给人一种吃“夹生饭”的感觉;要么应知与应会脱节,各自为战,使安全教育形式化、虚无化,严重滞后于职工对安全认识提升的需求,滞后于矿井对职工安全意识的需求。

  因此,必须大胆创新安全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强化安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人的普遍性而言,表扬的话听多了,容易出错,因为骄傲;下班的时候容易出错,因为匆忙;工作顺利的时候容易出错,因为大意;情绪不佳的时候容易出错,因为心不在焉;面对新环境、新任务的时候容易出错,因为安全认识较差。

  对此,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要改变古板、生硬乃至训斥的简单做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增强安全思想教育的亲合力和感染力。

  当职工违章冒险作业时,背后击一猛掌是必要的,但是要研究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提高其思想觉悟,这才是最重要的。要善打组合拳,充分运用大众传媒、文艺宣传、心理调试、“三违”帮教、家属联保、群安活动、典型示范、案例教育、安全宣誓、安全讲评及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波动期、事故发生后的安全被动期、事故易发期、安全敏感期的宣传教育等方式方法,与教育、培训、警示一体,与关心、关怀、帮助同步,做到长期抓、反复抓、超前抓,变单一式思想教育为双向互动式、持续发展式安全教育格局,促使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渴望安全,从行动上保证安全,增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预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