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这个两个短语自从蹦进视野后就刻进了脑海,甚是喜爱: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向上生长,各种绽放----这不就是理想的教育,甚至是理想的生活与工作的状态吗?
我想,我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至此吧。
一、出发:朝向美好
2013年9月,任行政工作的第三年半,分管德育工作的第二年,从校长助理转为副校长,心仍惶惶:一则因为依然还是新手上路,实小曾承载的荣誉与辉煌,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在提醒我责任之重,成长之刻不容缓;二则在任校助分管德育工作的一年中,虽有一些工作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多少工作是真正对准育人目标的,是真正遵循教育规律的,而其中所谓的误差,耗去的会是教师的精力与激情,学生的成长之关键期,失误不起-----我工作方式的正确于否,将关乎很多人。
这些惶惶之感,并未因为一年的校助经历而削减,反因职位而增长。
这些惶惶之感,倒也并非坏事:其中所包含的对教育的敬畏之情,使自己能在工作的表面热火与平稳的情况下保持很大程度的警醒;对自己的不自信,倒也成了能开放自己,从不端架子摆姿态,真诚交流学习,收纳各种意见建议的心理基础;而与卓越之间差距的觉察,在造成“眼高手低”的痛苦的同时,倒也是进步的强大动机。
但惶惶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多的犹豫迟疑。我需要勇气,支持,和方向!
我一直很庆幸身处好的团队:经验丰富的政教祝主任,资深大队辅导员小谢同志,和一大帮有激情有责任感也有梦想的老师们,能一起群策群力,并能对我这个“新手副校”耐心等待,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与支持;而职位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角,也让我能更宏观更本质地去思想教育,由此而生发了一系列求索行为:参加各种学习,阅读各类文史书籍,与更多的教师、专家交流……试图找到通向卓越之路。
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一书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卓越性”并不是指谁比谁优越,而是指无论何等困难条件下都能各尽所能追求最高境界。
不纠结于结果,对卓越本身的不懈追求就已是卓越;
不看绽放得如何,朝向美好的生长姿态就已成为美好;
因此,行动吧!
二、行动: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曾说:“要让学校成为一个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带到学校当中,让孩子们在这些事物中得到最丰富的滋养”。
(一)德育课程:让德育成为美好
德育,虽然朝向很美好,但是是最容易被做成不美好的事情了:严苛之下易出成效,但过多的斥责与惩罚非但不可爱,还有可能是对人性的背道;柔软的碎碎念,虽也许会有“唐僧效应”,但其中的烦躁与心不在焉是会取代温暖感的;而无处不在的加扣分,虽使学生惴惴,但回忆起来我想也是没有美好之感的。如何让老师们摆脱或“暴君”或“唐僧”或“城管”的角色,让德育抵达学生心灵,是我分管德育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给出的答案依然是-----唯有让德育进课程,让德育工作者成为课程实施者!
课程,我的理解就是有目标,有过程。不是一次次一哄而上,曲终人散的活动叠加,而互有关联,彼此衔接,共同指向育人目标的教育行为。本学年中为此而做的努力如下:
1.年段德育课程
工作及成效:
继2012年度开展特色班级建设工作后,各班级有了班名班标等标识系统,也制定了班规等班级制度,但是如何使这些标识与制度“落地”,从教室墙上走进学生心里,2013学年中开展的年段德育课程,就是以年段学生身心特点,将德育落地所进行的尝试。
在2013学年中,开展的特色课程如下:一年级“日诵”课程,结合一年级学生行规习惯养成的每日诵读;二年级“环保”课程,从设计调查问卷到社会实践的能力养成;三年级“旅游”“电影”课程,让学生学会分享见闻及通过电影赏析来进行品德塑造;四年级“十周岁”成长课程,以“十周岁”为契机,通过宣言,成长礼等仪式和“小鬼当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五年级“名着”课程,让学生在读名着、品名着、演名着的过程中渗透作品所含的价值导向;六年级“毕业”课程,让学生在校最后一年中展示风采,体味成长。
与之前的学校“包办”相比,年段课程的开展给了教师们更多的自主权,更适合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学生参与兴趣盎然;与之前的年段活动日相比,活动的开展不再是一天的热闹,而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做出过程。
反思与改进:
但是仔细思考上学年中的年段德育课程,结合学期末各段长及班主任的工作汇报,还是发现如下问题:a.年段活动的育人目标体现得不明确,因此开展的过程中还会偏离德育宗旨,为了活动而活动,有些活动会成为学科类的活动;b.各年段之间的课程互不关联,没有指向共同目标,形成序列;
于是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即我们希望实小出来的孩子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再将这些素养分解成各段的德育目标,使之成为年段德育课程的中心。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经过多次与段长、思品组长、心理老师等德育工作团队的探讨后,提炼了如下核心品质关键词:一年级“自理”;二年级“沟通”;三年级“坚持”;四年级“关爱”;五年级“勇气”;六年级“责任”;年级段以核心品质为目标,以一本书、一首歌、一首诗、一堂班会课/思品课、一部电影、一次活动、一个仪式、一篇宣言等为载体,并列出德育工作的年段行事历,将品质培养落到实处。
2.Summer老师讲故事
工作及成效:
每周给全校学生讲一个故事,一年以来除出差外没有间断过----这是我很引以为豪的坚持下来做的一件事儿。做此事之原因一是身为分管之人士,跟全体学生讲话之场合不少,而以自己的性格和讲话方式,都较难与严肃的“训话”与谆谆的“教诲”联系起来,倒是较适合故事;二是因为细思之,于小学生来说,训词与教诲也许会飘过,但故事却容易被理解与记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德育之理,可能胜于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