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报告编写步骤与注意事项(2)

时间:2021-08-31

  报告编制步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规范。

  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形成审计报告的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应包括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定,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审计工作底稿要以审计方案为依据整理,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为形成审计报告、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并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2.审计报告要有复核制度。

  审计现场结束后,要详细复核底稿中做出的结论或反映的问题,以确定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程度;进而根据重要性原则,初步决定哪些可以报告,哪些拟不报告。重点复核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措辞表达的恰当性、建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寺。

  3.审计情况要进行沟通。

  在报告编制前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就审计报告中所涉及的概况、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审计发现问题在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状况,所提建议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有用”又“好使”。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如果提不出适用的建议亦可向相关人员了解是否有解决问题的建议,毕竟相关人员更了解工作实际,加强报告建议的可操作性,在沟通的同时,还应向被审计单位强调审计意见或建议整改落实的必要性,促进其积极整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