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好审计报告的“五要五忌”

时间:2021-08-31

  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审计项目乃至整个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写好审计报告的“五要五忌”相关内容,供大家阅读学习,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目前在基层审计工作中,有的片面地认为审计人员的任务就是查账,审计报告“写”的如何不重要,因而忽视了审计人员“写”的能力的提高,致使审计报告不能充分涵盖审计内容、不能客观评价审计对象、不能综合反映审计成果,影响了审计质量。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载体和审计质量的集中体现,只有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的编写,才能不断提高审计报告质量,进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如何写好审计报告,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五要五忌”。

 一、要符合规范要求,切忌华而不实。

  规范化的审计报告是审计规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首先是格式必须规范,内容要素必须齐全,定量分析要有数据支持,定性分析要有适用法规支撑,对问题的认定要从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角度进行考证,不应带有主观色彩和个人好恶成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用词必须规范、严谨,语言要朴实无华、一目了然,反映审计结果要实实在在地写实,直述事实,切忌华而不实的描述,既不要夸大其辞,也不要形容、烘托和渲染,更不要拐弯抹角。

二、要重视谋篇布局,切忌逻辑混乱。

  审计报告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积,更不是问题的任意罗列。因此,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获得的资料认真斟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撰写提纲,按照公文要求分清段落,突出层次性,增强报告的内在逻辑性。在语言方面,既要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合乎逻辑、造句符合语法,又要做到意尽言止、无弦外之音;在词语方面,词的内涵必须清晰、不能模糊,词的外延要作必要的限制。同时,要注意准确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先后颠倒、逻辑关系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