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总结范文(2)

时间:2021-08-31

  2.保障新居民子女就学。新创办2所优质新居民子女学校,现有8所民办学校和74所公办学校接受新居民子女入学。继续实施积分入学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政策,安排30名新居民子女和67名企业人才子女在优质公办学校就读。借助“名家进民校”活动平台,组织6所优质公办学校与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全年18317名新居民子女就读得到妥善安排,其中符合条件的9835人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3.关心残疾儿童教育。对476名持证残疾儿童(其中“三类残疾”儿童308人)开展调查摸底,分类安置入学,总入学率为98.53%,“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7%。落实88所中小学266名随班就读学生15倍生均公用经费257.74万元,拨付重度残疾儿童上门服务相关经费85.5万元。投入20万元新资源教室2个,投入50万元在枫林福和希望小学建设第一个特殊教育卫星班。

  (四)学校建设切实加快

  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完成投资率110%。实施续建和新开工项目26个,新扩建校舍35180m2,其中危(旧)房改造19277m2。实施校园六大工程建设,投入4804万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0所,投入3444万元建成塑胶操场20个,投入3000万元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3所,投入1300万元完成6个校舍加固项目,投入500万元完成28所中小学食堂改造,投入396万元实现义务教育加热保温饮水设施和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全覆盖。

  2.推进教育信息化。全年教育装备投入2285万元,添置计算机1100台、更新多媒体小平台130套,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率达50%。成功创建市示范数字化校园5所,校园创客基地2个,智慧教室14个。全县中小学学校网站等级保护定级达到80%以上。继续投入经费建设县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陆续上传供全市共享。

  3.提高教育装备水平。积极推进功能室建设,成功创建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图书馆(室)、音乐室、体育室和美术室分别为22、19、23、32和27个、创新实验室6个、专用功能教室12个、功能室达标(示范)校6所,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着力推进书香校园工程,投入100万元,添置图书35万册,创建书香校园(示范校)6所。

  (五)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1.不断深化育人工作。召开全县学校育人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市育人工作会议和夏宝龙书记讲话精神,健全学校德育工作常规评估细则,完善德育工作新机制。积极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日行一善”“万张红榜送好人·万名好人进校园”等德育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参加市级比赛的8人全部获奖,参加省级比赛2人获一等奖的第一名,参加长三角大赛2人分获一、二等奖,在全省成为一个亮点。成功创建市德育示范校1所,县级17所。

  2.着力推进减负提质。修订完善各项减负规章制度,逐层签订责任书,设立监督电话和电子邮箱,通过调查课程表与作息时间表、学生问卷、教师座谈等方式对学校开展定期巡查和专项检查,并把减负工作列入学校、校长年度考核项目。同时,积极开展课堂与评价变革,创设平台改革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促进有效教学,引导教师在认真备课、精讲多练、精选作业、合作学习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活力课堂”。

  3.广泛开展四大节活动。举办万名学生参加的艺术节,共评出1453个奖项,68个节目在市里获奖,3个节目参加省艺术节比赛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我局获国家级优秀组织奖。创建县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8所;举办学生体育节,在县第37届学生运动会上5人打破5项县记录。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4所、省级2所,县级体育特色学校6所。采取“分类开放、限时开放、试点进行、逐步推广”的形式,组织29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办好科技节,开展科技创新大赛、“七巧科技”等系列活动,在60所学校开展科普知识图片和科普实验器材展览,邀请老科学家对学生作《太空趣事》讲座5场,创建市科普特色学校2所;组织读书节活动,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中华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的读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86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开展第十届“新华杯”暑假读好书征文以及“我和《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共成长”征文评比,全县校园形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六)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1.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暑期师德法制培训,组织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和待岗人员帮扶管理,开展第二届“最美教师”评选和师德楷模评选推荐活动,力促师德师风水平有新的提高。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并纳入学校评估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聘任晋升的依据和首要内容。

  2.强化教师专业培训。 深入实施园长教师全员培训、教师资格培训和学历提升培训“三大工程”。建立县教育学科专家团,设立名师工作室16个,组建农村骨干校长培训班、骨干教师研修班和学科领军教师培训班,择优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着重开展质量监控,拓宽教师培训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年教师培训达85万学时。

  3.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稳步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共有35名骨干教师、55名普通教师和4名校长参加交流。引进硕士研究生和省级优秀毕业21名,并公开招聘270名教师,充实山区教师队伍。在现有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今年县财政安排365万元,用于补助全县偏远山区教师841名。

  (七)教学改革扎实推进

  1.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设立深化课改和质量提升专项资金。在现有奖励的基础上,每年统筹安排2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深化课改、评卷系统开发、质量监督和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对教学质量提升成绩突出的学校、校长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每学年评选一次教育教学质量优秀集体奖和个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