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

时间:2021-08-31

三、完善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综合服务

  在加强“三电一厅”服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大信息应用、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工作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应用步伐。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实施了有效整合,加强互联网在农业和农村的应用,积极引导和推进区域内龙头企业网站、特色农产品网站和乡村站建设,同时加强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专业大户和广大农民,利用互联网广泛搜集和发布信息,加强与市场对接,密切与客户的联系,为生产经营添加新活力。目前,我市农村各类网站超过100个,其中仅宫灯(旗帜)网站达30余个,此外还有纤维板厂、糖厂、米厂、面粉厂等网站群,这些网站不仅宣传了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而且提升了企业和产品形象。

  二是,抓好农民培训,提高科技致富本领。把粮食高产创建、甜椒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等高效农业作为重点,全年共印发各类农业实用技术资料(明白纸)15万份,发放《新农民》杂志XX0本,举办培训班106场次,参加科技大集13场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5.2万人次。

  三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大力推进区域站的建设。重点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示范县项目”,筛选5名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分别制定了小麦、玉米、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的技术指导方案。组织100名农技人员对1000个科技示范户实行包村联户责任制,每周进行一次入户指导,每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建立了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在全市设立了7个技术推广区域片站,对周边地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以及致富信息的传播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四、开展综合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农资市场监督管理上,全面落实划片包店责任管理制度和“两图一卡”制度,开展春季、夏季和秋季三次大的执法行动,累计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900余人次,实行拉网式检查1次,对蔬菜生产重点基地、村检查3次以上,对辖区内的5家农药生产企业、7家种子生产企业进行反复巡回检查,实现了对农资市场检查全覆盖,与农资经营门市签订责任状560多份,抽查农药产品15个,抽查标签30个,立案查处农药案件8起、种子案件3起,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市场的经营行为。为规范执法人员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农业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认真接受群众举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处理结果及时向举报人进行反馈,做到使来访群众满意。同时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对蔬菜生产基地、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城区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等各监测场所采集的40余个品种1151个蔬菜样品进行了农残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率100%。

五、大力发展新型沼气池,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全市新建沼气池5050户,建成农村沼气物业管理服务网点17处,镇金庄村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正在建设中,开展沼气建设项目村大检查、大回访、安全使用管理知识讲解工作,涉及9800个沼气池。组织参加市新能源办公室组织的安全月大培训活动。我市主要沼气施工队技术人员及村级沼气物业服务网点管理人员接受了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技能素质。年,我市完成“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申报,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授予“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六、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今年我局重点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国家蔬菜标准园建设、省蔬菜产业示范县、优2018良繁基地建设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等项目12个,争引国家资金2300万元,起到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作用。

七、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虽取得较突出成绩,但全市建设国家级示范片面积仅占全市全市粮食面积的6%左右,比重小,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高产技术普及范围还不够大。建议,抓住开展领导干部粮食高产示范田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组织,加大投入,强化督导,深入实施以市建万亩片、镇建千亩方、村建百亩田为内容的“万、千、百”粮食高产示范工程,强力推进整县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促使全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设施蔬菜占蔬菜比重较低,在30%左右,建议,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省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压露地上设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普及,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扩大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使设施蔬菜成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

  (三)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我市现已建立16个“三电一厅”基层服务站和7个农技服务区域站,尚不能满足农业综合服务需要。建议,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农作物良种繁供体系、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扩大以“三电一厅”为主要模式的基层服务站点,延伸服务层次,提高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