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

时间:2021-08-31

  篇二:体育局年度工作总结

  2018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建省体育强市、参赛省十五运会、加快奥体中心建设、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深入研讨、学深学透,切实增强深化改革、促进宁波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抓好党员干部的政策形势教育,深化开展“三问三观”大讨论。

  继续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心系群众,努力在整改落实、攻坚克难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地落实“三联三促”连心行动,继续开展正风肃纪、破难攻坚、、提振精气神等三大专项行动。

  推行体育系统党组织“星级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广泛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继续做好与里车头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努力帮助XX市大堰镇里车头村发展经济、改善村容、助贫帮困,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体育人才“金牌”工程,为体育强市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体育创强方面。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力争创建成首批省体育强市的目标,根据全省关于创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针对创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创强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改进全民健身设施,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健身的指导,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以创强工作为契机,促进全市体育工作在区域层面的均衡化发展,重点推进农村和社区体育工作达标,解决一些很有意义但困难较大的重点问题,从制度层面对全市体育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提升,体现创强工作最大的政府效率和社会效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指导创强相对滞后的老三区和XX区的创强工作,全力以赴地做好指导和服务,督促其把创建目标与群众需求、眼前达标与长远规划、政府主导与群众广泛参与、体育部门的主体作用与各职能部门的相互作用、体育创强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民生事业、创体育强区与全市创体育强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群众体育方面。一是着力推进“体育民生工程”建设。持续提升体育系统直属体育场馆开放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学校体育公共设施向社会开放;试点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体育设施定期向社会开放;引导扶助各级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休闲公园(健身广场)建设;下大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公共健身设施维护管理问题,淘汰更新600套健身路径。二是进一步提升“体育惠民服务”品质。加强国民体质检测站点建设,广泛开展体质检测和健身指导工作;开展基层体育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各级各类的菜单式培训工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公益服务活动。三是进一步加强非奥基地和青少年户外营地建设。合理布局非奥基地,规范管理运行;科学筹建青少年户外营地,充分发挥营地作用;通过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挥体育俱乐部的引领功能;发展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四是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做好本级品牌活动:元旦长跑、春节龙腾狮跃闹元宵、群众登山大会、全民健身月、日系列联动、国庆市民健身节、中国·宁波纸飞机大奖赛等;办好每月的市民健身大会和各类人群的运动会;举办第二届市民健身节,满足市民群众综合性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打造和完善“市民健身节”活动品牌;辅助县(市、区)打造各类活动品牌,支持和辅助各类社会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组队参加国家、省群众性体育赛事。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弘扬科学健身文化。主动做好群众体育活动和赛事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发挥全民健身大讲堂的作用,指导市民科学健身;各类体育技能培训走进媒体的协调工作。

  体育社团方面。一是稳步有序推进体育社团“三化”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团财务、年检等制度,提高规范化程度;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担任社团领导,提高社会化程度;落实社团办公场所、活动经费和专兼职人员,提高实体化程度。二是着力开展体育社团争先创优活动。联合民政部门开展体育社团等级评估;加强对县(市)区体育、市级体育社团的考核;抓好省级先进体育总会、先进体育社团的创建工作。三是注重培育体育品牌赛事、特色活动。广泛组织健身活动;注重开展特色活动;善于推广项目活动;注重培育品牌赛事。四是进一步规范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建设。实施《XX市市级体育社团业务骨干培训补助办法》和《XX市市级体育社团赛事活动补助办法》,大力扶植社团发展;抓好体育社团骨干培训工作;规范年会和换届等工作,增强体育社团自我发展能力。

  竞技体育方面。一是举全局之力全面备战、参赛省运会,努力提高我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局成立备战省运工作领导小组,所有局领导联系一个以上备战项目并建立蹲点制度,定期分析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研究解决问题。二是在全力备战省运会的同时,以实施《XX市竞技体育十年发展规划》为抓手,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推进竞技体育科学布局,创新竞技体育保障机制,强化组织、人才、投入、科研、激励、退役、场馆与竞赛保障,夯实宁波竞技体育发展基础。三是建立健全县(市)区的体校功能。加快推进体教结合,逐步推进奥运项目进学校。按“一校一品”的思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采取与当地优质中小学共建联办(互挂牌子)的形式,重在体校功能的体现,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工作机制。四是加快组建市级体育科研机构。深化与宁波大学体育学院与解放军第113医院的合作,争取市编制部门的支持,整合本部门精兵强将,在运动学校体科所的基础上加快组建市级体育科研机构,建立一个体育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平台,为XX市体育科学、训练、科研服务,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体育科研人才队伍。

  体育产业方面。全面实施销售网点末位淘汰制,拓展销售渠道,做好电话、互联网销售工作,实现体彩管理精细化。强化体育市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体育市场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县(市)区体育市场管理工作效能,实现体育市场规范化。借鉴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的做法,将运动休闲旅游项目通过休闲旅游线路串起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区域运动休闲基地,促进当地以体育服务业为主的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实现休闲基地规模化。继续将有一定社会基础、群众参与度高、观赏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排球、篮球、网球、跆拳道等项目的高端赛事引入宁波,多年举办持续培育,逐步形成固定赛制,实现品牌赛事本土化。聘用专业机构、专业人士或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做好全市体育产业统计和全市体育类服务标准的制订工作,实现基础研究专业化。将产业联合会常设机构设在体育产业龙头企业或以体育类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会展公司、咨询公司,发挥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作用,实现产业联合会实体化。进一步抓好局系统普法教育,增强各单位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督促各单位按规定的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管理各类合同,实现依法行政常态化。

  加快奥体中心等场馆设施建设。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按照一次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建设的原则,抓紧完成方案的具体设计工作,加强工作协调,同步做好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覆盖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或建成市体育中心综合健身训练馆、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和水上运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