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年度年工作总结优秀范文(8)

时间:2021-08-31

一、筑城市,打造佛山中心城区新面貌

  (一)全面优化提升城市环境。结合张槎产业特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强城市服务业对制造业创造价值的服务功能。以打造轻工路生产性服务业黄金中轴为统领,启动中心XX区、国际水城等高端商务商业项目,提升营商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季华路商务轴线,重点推进童梦天下、莲花酒店、欧洲工业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展主干道沿街景观、物业等“五位一体”提升工作,拓展东片区商务商贸功能,以崭新城市业态加快商业、人才聚集。完成欧洲工业园c区滨河景观提升工程,打造 “三生相宜”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佛环线枢纽站、季华北路北延线、王借岗大桥建设,助推广佛同城、禅南合作格局。全面启动轻工路东段、槎湾路改造工程,推进雾岗路改造,增强区域通行能力,带动沿线土地物业价值提升。全力推动汾江河整治项目998亩重点地块的整合和改造提升策划工作。

  (三)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设施。整体规划布点,新建或改造张槎中心公园(狮岗)、张槎文化广场、智慧广场、王借岗公园等一批广场、体育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开展佛开高速出口综合提升工程和“三边”绿化。稳步推进新四中、高新区医院建设改造,完善教育、医疗配套。加强公交配套,增加主题产业园区公交站规划建设。合理规划,完善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布点。

二、扩园区,全面提速产业优化转型升级

  (一)提质扩园,提高主题园区辐射带动力。以现有主题产业园为引领,积极推进与周边村集体土地物业合作扩园,构建张槎新的增长极。一是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扩园,促进张槎村智能电气产业园项目纳入华南电源b区,实现政府统一招商、统一管理;与村尾村合作建设生活配套区;积极与大富村、古灶村合作推动扩园。二是加快欧洲工业园c区与私人物业、上朗村的扩园工作。三是与古灶村、大江村合作建设新媒体园b区,与社会企业合作打造华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作为新媒体园c区,进一步增强园区的规模和影响力。

  (二)聚焦产业定位,加快完善都市型产业链条。继续围绕五大产业发展方向,“强链”、“建链”、“补链”相结合,健全五大产业体系。以新媒体园、智慧新城为基础、三大云计算平台为支撑,启动广东化工交易中心、棉纱交易中心等电子交易平台,加快构建信息产业链条。以欧洲工业园、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为载体,加快落户一批国内外“能上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快中心XX区、义乌商品城二期、国际水城等综合体建设,重点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童梦天下、西城 “2。3”等载体为基础,倒逼针织行业向研发设计、网络营销等环节升级,重振“针织名镇”辉煌。以中西达一、华美众源为龙头,吸引优质资源,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

三、优环境,着力打造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

  (一)铁腕推进环境整治。积极推进“1+n城市管家”综合管理服务模式,重点实施截污、清淤工程,继续推进南北二涌、西三涌等10余项水环境整治工程,强化污水干管村级“毛细血管”建设。关停汾江河污染大户——东亚公司,确保年底完成整体搬迁。加大对工业污染源、施工工地扬尘等执法力度,部门联动定期开展黑烟车整治,降低大气污染程度,打造碧水蓝天的生态张槎。

  (二)全力建设和谐平安张槎。深化“三打”、“清无”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药品等民生领域的打击力度。加快智能警务建设,扩大平安村居智能化防控覆盖面,不断增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升平安创建效能。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预防应对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能力,构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新机制。普及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扎实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安居工程”,积极完成智慧新城公租房和下朗人才公寓建设任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社保扩面工作。深化政、企、校三方联动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工、志愿者等多类型社会服务,推动养老助残、慈善帮困、法律咨询等事项的服务外包。继续推行阳光厨房和放心饭堂建设,拓宽公共饭堂网络化监管覆盖面,加强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

  (四)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联合佛山大学等高等院校深入挖掘整理张槎特色文化精髓,启动陈景舒书法艺术馆提升工程,振兴传统文化。依托新媒体园、创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打响新媒体人新年音乐会、洋人街等特色文化品牌,拓宽区域文化内涵。加强与省市区各级主流媒体互动合作,强化对外宣传力度;通过数字广播、《新张槎》等平台加强对内教育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创文”长效机制,提升市民素质。定期举办公益性文化演出,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四、强队伍,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

  (一)内外兼修提升队伍战斗力。全力做好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配强村居干部力量。建立“村官学校”,通过“走出去”开拓思维眼界、“引进来”学习先进经验相结合,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现任村官、村民代表、农村党员等4支队伍,建立基层治理稳定格局,扫清农村发展障碍。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项目带人、挂职锻炼相结合,多措施提升干部业务素质。强化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监督,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继续发扬高效务实的干事作风,保持敢于创新的锐气和敢于负责的豪情,推进辖区发展。

  (二)深化改革激发机制活力。一是强化考核机制,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模式,敢于打破身份的桎梏,对有能力、能干事、敢担当的干部实行破格任用。二是推行授权制,由重点项目经理自行组阁、对项目负责,实现企业化运营。三是以点及面推行大片区管理机制,积极延伸党组织覆盖面,增强片区发展驱动力。四是探索新型行政服务模式,完善网上审批工作,推广办证服务送园区工作,构筑“一站式”行政服务体系。强化保密管理,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探索档案利民服务形式。

  (三)坚持不懈走群众路线。加大干部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交流,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基层“访贫问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咨询机制建设,定期邀请企业家、市民为政府工作“把脉问诊”,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听民意,汇民智,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快政府职能向更加注重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