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数学中考复习计划(6)

时间:2021-08-31

  三、xxxx级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探讨

  为了迎接中考,就要对初中数学进行总复习。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也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为了科学有效地安排好复习,使同学们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归纳、消化、提高,进而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对复习方法作些研究和探讨。

  3.1、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⑴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

  ⑵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模拟试卷的制订。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以做到师生共同努力很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总复习。

  3.2、以教材为依据,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

  ⑴正确地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不清就会思维混乱,错误百出。概念也是学好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方法以及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概念不清,计算、推理就会发生错误。因此,在复习中要充分认识、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复习,把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放在首要地位。

  ⑵准确记忆,灵活运用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是进行推理、论证、计算的依据,它们本身的证明方法一般又都具有代表性。

  ①不但要牢记,而且要记准,同时也要掌握它们的推导、证明方法,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否则,若记不住,推理论证计算无从说起;若记不准,推理论证、计算就会出现错误。

  ②对于它们的典型推导、证明方法不掌握,数学基本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用了配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再如勾股定理证明用了割补法,不但在平面几何中很有用,在今后学习的立体几何中更有用,这对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是很重要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则采用的是间接证明的同一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明方法。还有圆周角定理和弦切角定理的证明中所用的分类讨论思想都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⑶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3.3、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⑴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把整个知识进行分类并做为各个专题复习。

  ⑵专题训练可这样划分:①数与代数式;②方程、方程组及应用;③函数概念和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④关于线段、直线和角的问题;⑤关于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问题;⑥关于四边形的问题;⑦圆的知识;⑧统计学知识;⑨中考试题分析与训练。这样分类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4、综合训练,争取最佳效果.

  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和模拟的训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⑴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数学综合题通常是指综合运用若干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沟通各部分数学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的问题。为了能把学过的各种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融会贯通,进而用于解决复杂的数学综合题,我们要在复习中有意识地注意加强“审题”、“分析”、“表述”、“检验”、“总结”这个“解题五步骤”的训练,从而达到解一题得到多种收获的目的,具备了把综合题拆成基本题;把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的能力,解题的思路方法就得到了训练,解题能力就提高了。

  ⑵在复习中还应强化训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即“一题多解”;如:在半径为5的圆o中,两弦长分别为6和8,求这两条弦的距离,就要考虑这两条弦是位于圆心o的同旁还是异旁分别进行计算。当一个数学题目解完后还要想一想,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推出其他结论?再想一想,改变条件原结论还能成立吗?还能推出什么新的结论?例如在有关于垂径定理的题目中,随着直径与弦的关系的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都会发生改变,要考虑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这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定能开阔思路,活用知识和方法,提高能力。

  ⑶综合训练时可以从省、市、县调研试卷、综合练习册、自编试卷中精选进行训练。

  ①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评讲。以便把学生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因为前面通过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的模拟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②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以及模拟试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ⅰ以对中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中考信息的判断为基础;以摸中考题路、题型,抓中考重点、热点为核心;ⅱ以讲授审题方法、解题规律、点拨应试技巧和思路为切入;ⅲ以知识迅速积累、能力快速提升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中考总成绩的目的。

  ⑷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几个问题:①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②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③根据近几年中考命题情况进行复习。在复习中还要狠抓重点,练习热点。

  ⑸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试题:①应用型问题:往年应用类的试题仍将是热点,且题型将更加丰富多彩。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策等等都应进入视野。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

  ⑹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要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许多同学怕应用题,不愿意做应用题,所以,这类问题练习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要鼓励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更要培养我们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⑺“开放性题”“探索性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是这几年的热点题。这些问题有利于考查我们的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类型的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自己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5、回归基础,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抓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达到全面掌握。

  ⑴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如何做好考前复习至关重要。学科的总复习,通常要紧扣《考试大纲》,引领学生去经历一个由基础到综合,再回归基础的过程。

  ①要做到总的原则是把握基础,查漏补缺,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发现生疏的考点及时重点地补习一下,已经熟练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②对于复习资料保管较好或建有“错题集”的同学,重温错题也是一个高效的梳理方法。在把握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同时,考生要注意结合实际,多练习一些新题型。

  ⑵一个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在复习中应注意先“紧扣教材”再“节外生枝”,先“当基立断”再“循序渐进”,采用“阶梯系列式”和“往返滚动式”的复习方法。

  ②不论采用什么复习方法都要做到“五要五不要”:一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二要串联有关知识,不要孤立地复习;三要相互比较,不要混淆概念;四要适当练习,不要搞“题海战术”;五要多角度思考,不要满足于“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