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

时间:2021-08-31

有关借款合同模板集锦十篇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建立,合同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签订合同是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争端。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借款合同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借款合同 篇1

  合同编号:______

  贷款方:_______

  借款方:_______

  双方共同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借款合同条例》,并签订此合同。

  第一条 根据(项目计划批准机关及文号)批准借款方(项目名称及主要内容)

  项目,总投资___万元,其中自筹___万元,

  其它__万元,向贷款单位申请(贷款种类),贷款___万元。

  第二条 贷款方根据借款方以下借款用同意贷款___万元。贷款期限:自_ 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贷款方按照各项贷款办法规定 的利率档次,计息时间,向借款方计收利息。

  借款用途:购置设备___台(套)___万元;

  土建____平方米____万元;

  其它_____万元。

  第三条 贷款方保证在核准的贷款额度内,根据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及时供 应资金,如因本身责任,不能按时提供贷款,应按违约数额和延迟天数付给借款方 违约金。违约金由贷款方按本项贷款利率档次加付___%

  第四条 借款方保证按照如下期限归还本金:

  ____年__月__万元、____年__月__万元、

  ____年__月__万元、____年__月__万元、

  ____年__月__万元、____年__月__万元。

  第五条 借款方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双方同意按有关规定,用下列资金还款:

  ____(公章)

  1.贷款项目投产后新增加的所得税前利润___万元,

  2.贷款项目投产后新增加的税金___万元,

  3.自有资金(包括更新改造资金、新产品试制费和生产发展基金)___万 元,

  4.新增固定资产折旧___万元,

  5.贷款项目交主管部门的费用___万元。

  6.其它资金___万元。

  第六条 贷款方有权监督借款方按照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设计方案和合同规 定使用借款,未经贷款方同意,借款方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内容和借款用途,否则, 贷款方有权收回或停止贷款,并对挪用的贷款部分加收利息____%.

  第七条 如借款方不能按期归还借款,由保证人或担保单位承担偿还本息的责 任。

  第八条 本合同经借款方、贷款方、保证方签章后生效,至此项借款本息全部 还清后终止。合同正本三份:借款方、贷款方、保证方各执一份;副本四份:报送 人民银行一、二级分行,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

  借款方:(单位)_____(公章)

  法定代表人:(职务、姓名)_____(签章)

  贷款方:(单位)_____(公章)

  法定代表人:(职务、姓名)________(签章)

  保证人:(单位)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

借款合同 篇2

  基于借款合同纠纷常见的问题有:

  1、利息约定不明;

  2、还款期限不明;

  3、没有借据。

  4、主体不合法,如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法律快车合同法编辑将在本文中为广大读者解答一下,借款合同纠纷的特点以及产生原因。

一、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一)起诉方多为银行或信用社,且信用社起诉的多,商业银行起诉的少。

  我县法院20xx年受理的借款合同纠纷中,农村信用社向法院起诉的占收案总数的80%;银行向法院起诉的借款纠纷案件虽然较少,但其不能收回的逾期贷款数量却很多,且国有集体企业借款居多,给银行自身发展带来严重困扰的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有债不诉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原告不及时起诉、贷款续贷转贷的现象多,贷款被拖欠的时间长。

  当前,许多银行、信用社对借款人逾期拖欠贷款不还的情况,不愿意或不善于及时诉诸法律、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而是通过不适当的转贷、续贷方法解决,有的转贷、续贷数次,多的甚至达数十次。许多案件从纠纷形成到起诉,一般都要接近两年时间,如果不考虑诉讼时效的限制,原告还不会向法院起诉;金融部门不及时起诉,丧失了收贷的良好时机,不仅给收贷带来了困难,而且加大了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理和执行难度。

(三)无效担保的案件多,借款方主体变更的案件增幅大。

  在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属违法担保、空头担保、关系担保及无效抵押等无效担保的占了绝大多数。如有的乡镇政府为所属乡镇企业担保贷款;有的企业或公民自己无代为履行的担保能力,盲目为借款人提供空头担保;有的企业亏损严重,为取得金融部门贷款,不惜采取“父子互保”的手段套取贷款;还有一些企业在贷款时将企业全额财产作为抵押,而有关金融部门明知这种抵押无效,却予以认可。同时,借款方主体变更的案件也增幅较大。

(四)被告无力还贷的案件多,案件的执行难度较大。

  在被告无力还贷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 被告多是一些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或濒临倒闭破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躲债外逃,法院对于这些案件,如果采取强制执行或破产措施,一些企业势必倒闭或破产,企业职工难以妥善安置,影响社会稳定;如果不果断采取强制执行等措施,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则难以保障,法院在执行这些案件过程中处于进退两难境地,案件执行难度很大。

二、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增多的原因:

(一)经济政策原因。

  由于国家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对金融市场的整治力度,促使银行等金融部门加强了收贷工作,对于已逾期仍未归还或无法偿还贷款的单位,只好诉诸法院,要求其归还。

(二)金融部门方面的原因。

  一是贷前审查不严。许多金融部门特别是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存在漏洞,放贷前不审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贷能力,盲目将巨额贷款投放给生产经营不景气或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致使大量贷款逾期无法收回,从而引发纠纷。同时有的银行、信用社违反有关金融法规的规定,对一些到期不能偿还贷款的借款人采用“以贷还贷”的转贷方法延长还贷期限, 从而导致一些确无还贷能力的借款人包袱越背越重,积重难返。二是贷后监督不力。一些银行、信用社给借款人发放贷款后,对其贷款用途和使用情况监督不力。有的借款人将贷款挪作它用,有的将名义上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用于挥霍或等违法活动,致使贷款无法追回;有的借款人则钻金融部门对贷款用途监督检查不力的空子,采取多头贷款的方式来吃“贷款”,使得许多贷款难以收回。三是“三款”现象突出。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某些信贷人员利用职权发放“人情款、关系款、好处款”等现象较为突出,地方行政领导指定金融部门向某些严重亏损的企业贷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四是担保流于形式。许多银行、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时,执行担保制度不够严格,有的甚至视担保为儿戏,对保证人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保证人是否具有真实的实际代偿能力和担保能力不加以严格审查,只要有人担保,不论有无实际担保能力,一般予以许可。

(三)借款人方面的原因。

  一是只顾自身利益,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借款人并非无力归还到期贷款,而是只顾自身利益,想方设法“拖债”、“逃债”,造成“贷款容易还款难”的局面,致使金融部门的贷款难以收回形成纠纷。二是有些企业、部门单位频繁更换法定代表人,且许多“新官”不理“旧账”,致使金融部门的收贷搁浅,只好诉诸于法律。三是经营管理不善,严重资不抵债。一些借款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亏损严重,根本没有清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