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禁毒的建议(2)

时间:2021-08-31

  对禁毒的建议篇二

  目前国家正在编制《大小XX综合扶贫开发规划》。这是XX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人类战胜贫困的艰巨挑战。XX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彝族同胞都在翘首以待。我们作为长期从事XX社会文化发展研究的学者和彝族知识分子,一直在呼吁各级政府重视XX的发展困境,同时也在采取各种方式深入彝族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我们对于国家将要采取的重大举措,不仅强烈关注和高度认同,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以我们对自己家乡和民族的深刻认识,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党和国家决策参考。

  一、大小XX贫困问题的主要特点

  大小XX属于“集中连片类型特殊的贫困地区”。我们把XX贫困的主要特点概括如下:

  1、整体贫困:XX农村人口多居住在高寒深山区,缺乏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因而处于整体贫困状态。全州3000多个行政村中有2500多个贫困村。尽管这些年在部分村寨搞了“三房改造”、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各县还突击搞了一些示范新村,从而使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治标没有治本,人的思想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没有提高,XX彝族乡村的整体贫困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2、民族贫困:大小XX腹地是彝族聚居区,其它民族人口不多。大小XX的综合扶贫实际上就是针对四川彝族乡村的扶贫。少数民族贫困有其民族特性。XX彝族的特殊性在于:广泛分布在平均海拔 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从事典型的山地耕牧经济;生活在高度封闭的地理单元里,完整保持了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还拥有广泛使用的民族语言文字;历史上曾遭受严重的民族压迫和民族隔阂,经济文化长期处在停滞状态;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与彝汉二元的结构高度重合,严重制约着民族发展;1950年以后的人口增长造成农村人地矛盾并引发了大量人口外流。XX彝族与其它民族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激发起彝族强烈的发展冲动但没有现成路径,这些都构成当地扶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3、次生贫困:XX彝族乡村贫困不尽是原生贫困,自然灾难、疾病、毒品、艾滋病都能使当地反复致贫并加剧脆弱性。目前看,毒品和艾滋病的泛滥正在吞噬国家在当地20余年的扶贫成果。靠近城镇和交通沿线海拔较低和发展条件较好的彝族村寨的贫困程度本来较轻,但由于毒品和艾滋病恰恰发生在腹心县城周边的平坝和交通沿线,造成这里吸毒人员、艾滋病感染者、单亲、隔代抚养和服刑人员等类型的家庭比例极大,鳏寡孤独众多,仅孤儿就数以万计。这些家庭几乎都沦为赤贫,生存状况堪忧。历史上堪称富庶的四开、昭觉、竹核和布拖等小平坝目前状况最差。近年XX州每年已经脱贫又因灾因病因毒品返贫的人口比例在30%以上。禁毒防艾和生态治理因而是大小XX综合扶贫的重中之重。

  4、综合贫困:XX彝族乡村的贫困虽然突出表现在经济上,但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干部素质等社会文化事业也都处在全国的最低水平。这些问题纠结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小XX的综合扶贫必须把彝族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协调发展考虑在内。

  二、大小XX持续贫困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大家把XX的贫困视为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原因造成的原生贫困。历史贫困论者说XX是从贫穷落后的奴隶制“一步跨千年”的地方;地理贫困论者说XX气候恶劣、土地贫瘠,坡陡沟深、道路崎岖,不具备发展条件。文化贫困论者倒果为因,责备受害者,把XX贫困原因归咎于彝族文化,认为彝族愚昧保守懒惰不思进取,宁愿苦熬不愿苦干,总之是“愚昧”、“落后”、“迷信”和“不开化”,进而把从外到内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强制干预视为理所当然。

  我们参照国际相关理论,认为XX彝族的持续贫困不仅有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还是国家资源配置长期不合理和投入严重不足的原因。XX彝区1950年代忙于民主改革,1960年代频发自然灾害,1970年代忙于文革,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但建设重心又主要是城市和工业。1980年代中期农村集体经济解体后,政府基本退出乡村建设,由此导致农村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滑坡,孩子上不起学,大人看不起病,鳏寡孤独很少获得政府救济。

  在此背景下,XX彝族农民只能回归传统社会依靠家支。目前XX农村看得见的政府投入只有扶贫资金。但这么大范围的贫困人口使得扶贫投入如同杯水车薪。直到近年国家实施教育普九、新农合及农村低保,情况才有所缓解,但还有大量遗留问题,包括近几十年造成的彝族乡村两代文盲等严重问题有待消化。总之,我们认为XX彝族的贫困与发展的机制、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有关。

  我们基于对XX彝族乡村社会的长期调查分析,确认当地的持续贫困和社会问题的主因是教育缺失和文化的边缘化。教育缺失的表现是彝族农村成年人多半仍是文盲半文盲,缺乏现代劳动技能;文化的边缘化表现在彝族乡民既不懂汉语文,又不能通过彝族语文获取现代知识和信息,由此导致现代生活与他们相互隔膜抵触。即使能到城市谋生,他们也会因为文化障碍而遭受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难以获得合法收入和公共产品,更不能融入主流社会公平分享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机会和成果。

  由此可见,XX彝族的贫困是中国在追求GPD增长中,长期忽视社会文化综合协调发展并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缩影。它不仅造成了贫困的长期持续和艾滋病的高速流行,还使彝族文化传统遭到严重破坏,村寨社区瓦解,道德体系崩溃,文化价值扭曲、青年行为失范。

  因此,《大小XX综合扶贫规划》不能单纯从扶贫的角度立论,而应该从民族发展的高度做整体制度设计,即制订出一个区域民族发展的整体规划,以求纲举目张。

  三、 大小XX综合扶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