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时间:2021-08-31

  建议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更好地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整理了初三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三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距离中考只有很短的时间了,初三学生的复习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周旋于七个科目的紧张复习中。

  一.相对于往年,今年中考将会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命题新理念:

  1.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批判能力、决策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二)试题新特点:

  1.内容新、情境新、问题的切入角度新、答题方式、方法新,使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解决问题。

  2.教师评价答案的方式不受定式思维的局限。

  3.试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面对今年中考的种种变化,我们觉得目前的复习还是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肯定会加大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力度,适度增加开放型、信息迁移型、科学探究型试题,所以加强对初三学生的复习指导就显尤为重要。

  (一)文科指导。

  文科考查主要强调知识间的联系、综合与运用,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特别是与初中毕业生水平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首先在总复习阶段,建议文科教师自身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脑中有纲——准确把握命题思路和指导思想:

  我们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深刻领会其含义,把握中考动态和信息,调整复习策略。知道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同时要掌握中考评价中的导向作用,要从样题、样卷中捕捉试题的特点和有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教师进步,促进学校的提高。

  2.胸中有本——科学设计基础复习和专题训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指标所做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即“三维目标”,它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3、眼中有题——积极强化应试能力及心理辅导

  今年的《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试题的难易比例为“难题约10%,中等难度题约20%,容易题约70%”。所以,教师要针对试卷中常出现的选择题(含组合)、简答题(含漫画题、图表题等)、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含案例分析题)、理解说明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和综合论述题,结合题型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的解题能力。建议教师在复习中精选精练试题,针对每个题型编制出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易混知识、综合知识等训练题组,狠抓审题程序和答题技巧。同时,还要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学习、不怕困难、树立信心,进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最终认同、体会和内化的积极回应,用良好的心态投入复习和考试,以保证中考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文科复习中建议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改变学法

  建议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不必再只是抄书、死记硬背,而要积极参与师生交流、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其次,要特别突出一个“早”字,不能像往年一样等到临考一个月再突击背记,因为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2.全面复习,夯实基础,重在理解教材

  把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关键字词、内容逻辑真正弄懂吃透,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而乱猜一气。

  3.注重知识的整合,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要强调知识间的联系、综合与运用,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与初中毕业生水平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议同学们适当进行一些小专题训练,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再从比较大的范围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打破思维定势,培养迁移能力

  政治学科要注意开放性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提供新情景,(二)变换视角。即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建议学生们多作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打破思维定势,在新的情景下,能够知识迁移,以免临场发蒙。

  5.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要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未来。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原则之一,就是以当前国内外重大问题为突破口,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此,建议学生们多多留心身边事,可以围绕时政热点问题,开展同学、家庭论坛,以增长见识,培养思辨能力。

  6.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

  要注意养成好的答题习惯:书写规范,用词准确,语句流畅,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卷面整洁。

  (二)理科。

  今年理科试题的突出的特点是:

  1、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

  2、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切实加强与实验有关内容的考查,加大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

  4、在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5、适当设置开放性试题、综合性试题、课外材料题、切实体现创新意识、时代性及适当综合性。

  1.关于物理复习的策略是:

  (1)源于过去,高于平时:这是中考物理复习的教学要求。源于平时的知识积累,高在知识掌握的量变到质变飞跃。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并进一步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和简明化。复习中对知识基础的巩固与综合提高,两者不可忽视。忽视前者,复习是空中楼阁,忽视后者,复习是浅显的重复。

  (2)全面复习形成网络化:专题复习突破难点,紧扣教材内容,努力掌握方法和思路,以较高的观点把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纵的和横的联系,形成网络化,使之对知识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3)加强综合,学以致用: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科学,所以应该唤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注意近年的物理试题已显示了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数学、化学、生物及人文科学的渗透,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总趋势。为此,在平时就要求学生多注意用物理观点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要构成跨学科的网络,大胆地联想、主动探索发现。

  (4)发散思维,探索创新:选拔性考试在体现全面性、基础性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个性特长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一些既不超越教学大纲要求,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内容的创新试题应给予关注。

  (5)物理学习中要使学生会做习题:在物理复习中做习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通过课内学习后的系统复习,配合一定数量的解题练习,尤其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考、竞赛试题,避免盲目、重复性训练。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剖析,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

  2.对于化学复习的建议是:

  (1)注重基础,自然链接:教师应对考试范围内的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建构,按《考试说明》中对考试范围中的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和建构,使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课本由“厚”变“薄”,避免“支离破碎”。对“体系”中的各知识点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讲解,并及时进行恰当的、适量的训练,使学生学懂、会用。

  (2)及时反馈,有的放矢:据往年对试卷分析统计,考生在答题时常会出现如下错误:化学式书写错误、混淆概念、欠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对某些新题中问题的指向不清楚、语言表述层次不清,思维缺乏逻辑性、实验设计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若将问题带入考场,悔之晚矣。

  (3)试题开放,培养能力:随着《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试题的开放性会逐渐增强,因此,要适当选择开放型习题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3.关于数学的复习策略是

  (1)中考数学中,基础知识题占到70分左右,很多考题都是课本例题、练习题的变形和延伸,学生必须抓住课本来复习。教材中的典型例题、练习题、及技巧性强的题目,应抽出来重点复习。

  (2)在目前的复习中,学生还应把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吃透,能够灵活、全面地运用。分析近年来的中考题,更多的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关注住房、装修、银行利率、保险等社会问题,方便对问题的把握与理解。

  (3)信息题也是比较常见的题型,这种题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要求学生从给出的图像、表格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4)很多同学在数学的复习中,都大量做题,却很少把做过的题目重新总结、归纳一遍;而且在做题中,很多同学审题时浮光掠影,很多条件都没有抓住,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做题,所以收获很少。数学复习中,不应只为做题而做题,掌握方法才是目的,同时在做题时还应减少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