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大会总结(2)

时间:2021-08-31

 一、树立一个理念: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们正在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全面开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站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充分认识到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牢固树立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是建设研究型大学必由之路的理念。

  (一)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经济全球化对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

  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经过程。恢复招生制度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3个过程:一是规模扩张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各高校纷纷扩招本科生、研究生,建设新校区,大规模进行硬件设施的扩张建设。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显,迫切要求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从本世纪前十年末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内涵建设阶段。各高校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扩大学位点数量、增加国际论文发表总量、提高教学质量等内涵建设项目上来,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第三阶段是质量提升阶段。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定位把高校的发展置于世界舞台上进行比较和竞争,必然要求学校的核心发展指标要具有国际比较优势,这对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肯定地说,不管哪个学校错过了这个环节、忽视了这项工作,必然导致落后。

  从世界范围看,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推动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一些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浪潮。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动计划”、新加坡的“环球校园计划”、韩国的“智力韩国计划”、海湾国家的“引进世界名校计划”等等,都是世界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生动实践。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加以谋划和推进。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开放发展理念,提出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江苏省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优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公民的国际交往能力和江苏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建成教育对外开放先进省份。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浪潮,主动参与到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来,使国际合作与交流真正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成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引擎和强大动力。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是衡量研究型大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也是世界对一所大学实力与水平评价的重要维度。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学府,在其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国际化战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科就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汇聚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从而产生了20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香港科技大学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从全球聘请最优秀教师,几乎所有教师都拥有世界名校博士学位,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一举跻身世界最佳200所高校的第39位,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正因如此,教育部明确把“拥有国家重点科学研究基地、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和广泛国际合作基础”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国务院日前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提出要通过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江苏也即将出台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支持计划,也就是将大学的实力和水平放到国际环境下衡量,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国际合作与交流、不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能行吗?目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竞相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教育部新一轮学科评估的重要内容。大家看一下苏大、南师大在“十二五”期间就将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可以说,各高水平大学都纷纷把学生国际流动数量、国际教师比例、教师海外背景、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以及采用外语教学的比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及经费、成果国际交流等体现办学国际化的指标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加以考核,把国际合作与交流高度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以,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进程是学校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把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重点,努力拓展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化视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水平、文化环境和治理结构等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平台上重新加以考量,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