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工作会议讲话(3)

时间:2021-08-31

  三、以更强烈的责任、更积极的态度、更过硬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要聚焦聚力、抓紧抓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一要在“学”上下功夫。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地各校要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扎实开展体系式学习,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生动开展案例式教学,深入抓好项目式研究,系统抓好针对性解读,全面抓好操作性指导,统筹抓好责任化落实,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推动工作实践。

  二要在“谋”上动脑筋。善谋事才能干成事,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胸怀全局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要放眼世界谋,密切关注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新动态、新趋势,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先进做法,主动在全球坐标系中定位教育,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要尊重基层谋,坚持开门办学,通过教育满意度测评、大数据等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高手在民间”,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看。要加强上下联动,把“土办法”变成“金点子”,确保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更接地气、更富成效。要遵循规律谋,加快教育智库建设,统筹各级教科院所、高校教育院系、教育专业学会、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等力量,构建和完善现代教育决策服务体系。

  三要在“实”上出真招。“为政之要,贵在务实”。人民群众评价教育最关心的是能不能说到做到,最不放心的是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好。政策要实,解决好“最先一公里”问题。坚持群众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切实以问题为导向,多出有含金量的政策、管用实用的举措,不喊口号、不搞花拳绣腿、不出空头文件。责任要实,解决好“中梗阻”问题。各地要全面系统梳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形成一张网、一张表,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推进、年底有检查,确保工作不遗漏、效果不缩水。督导要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地要进一步改革督导机构、理顺督导职能、加强督导队伍,强化教育督导督查,通过完善约谈制度、督导公报公开制度等,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要在“争”上求主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必须动员起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多争取资源、多争取理解、多争取支持。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确保教育政策有效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核心、是关键。各级教育部门要经常汇报成绩、讲明困难,主动设置教育议题,推动党委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要主动争取部门支持。延东同志多次强调要有“三皮”精神,我们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为事业去争,为群众利益去争,为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振兴去争。要主动争取社会支持。学校是开放的社会,教育也是开放的生活,要善于借八面之风、聚四方之力,构建起大教育工作格局。

  五要在“稳”上作文章。严格落实“安全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稳定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到位。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从细微处着手,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变化,保持广大师生思想统一、人心稳定。要抓好校园安全。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强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让学生远离各类金融陷阱和圈套。要抓好舆论引导。切实提高舆情应对的时效性、有效性,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进展,理解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消除疑虑和误解。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形成正面舆论场,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