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2)

时间:2021-08-31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5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语言,以及主人公粗心的性格特点。2、物品使用完后知道物归原处。

活动准备:1、提前预留小任务,请幼儿自带故事角色玩具或图片。2、《眼镜哪去了》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检查布置的小任务的完成情况,将幼儿带来的熊、松鼠、浣熊、猫头鹰等玩具集中放在前面,引出故事。

  知道:小朋友的学习用具都带来了,老师布置的小任务也完成了,你们记得可真牢!可是有只小熊的记性不怎么好,他的眼睛找不到了,眼睛哪去了呢?

  2、分段欣赏故事,同时操作相应的动物玩具。

  (1)从故事开头至“也许它被火箭带上天去了吧。”

  提问:熊的朋友松鼠、狐狸和浣熊见到小熊后是什么表情?说了那些稀奇古怪的话?引导幼儿猜猜看松鼠、狐狸和浣熊为什么药这么做。

  (2)引导幼儿猜想:小熊的眼镜到底哪儿去了?

  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引导幼儿自己在书中找到答案,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3、出示教学挂图或教师教学资源,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可围绕以下问题自由结伴讨论:

  如果我是故事中的小熊,该怎样保管自己的东西?

  上学后,我们的学习用品增加了,怎样才能使这些学习用品不丢失?

  (2)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保管物品的流程:分类--确定摆放位置--制作标志--物归原处。

活动延伸:

  请家长鼓励幼儿独立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并和幼儿一起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刻提醒物归原处。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6

  科学意图:

  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和观测,了解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标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风向标观测风向的方法。

材料准备:

  吸管、卡纸、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子、带橡皮擦的铅笔。

制作方法:

  (1)将吸管两头分别剪开一条缝隙。

  (2)用卡纸分别剪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梯形做风向标的'箭头(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们插在吸管两头。

  (3)将大头针插入吸管中间,并穿过一颗珠子,插在铅笔的橡皮擦上。

  (4)把铅笔固定在一个位置,标明东、西、南、北,风向标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

  把风向标放在户外高处,根据箭头指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风向与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的关系,了解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拓展与替代:

  ◆可用小旗、布条、纸条等来制作简易风向标。

  ◆有风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如树枝)的摆动,以此来判断风向。

科学小知识:

  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即为风向。风向标是一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重心点固定于垂直轴上。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箭尾)便会顺风转动,使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其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箭尾受风面积比箭头大,若箭头及箭尾均受风,箭尾必会被风推后,使箭头移往风的来源。

科学反思:

  喜欢受人赞赏、想象和动手制作,是幼儿共有的特点,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制作及使用工具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赏识每个幼儿,赏识是促使幼儿放飞理想的催化剂。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7

  活动名称:自己梳头发

目标:1、学习梳头的方法,知道要注意自己的仪容的整洁。

  2、了解梳头的需要的工具。

  3、幼儿养成初步的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意识。

准备:梳头发流程图、梳子、小镜子、毛绒娃娃、自编儿歌

过程:1、教师情境引入活动,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一天,洋娃娃起床了,头发乱糟糟的,可是她的妈妈有事先走了,没有人帮她整理头发,怎么办呢?

  2、了解梳头的工具。

  师:梳头发需要哪些工具呢?

  小结:梳头需要有一把梳子和一面镜子。

  3、师幼讨论梳头发的方法。

  师:怎么用小梳子梳好头发呢?

  4、幼儿尝试自己梳头发。

  5、师幼共同梳理正确的梳头方法,并展示梳头流程图。 小结:拿起梳子,先从头上往下梳整前面,再梳梳侧面、最后梳后面的头发。可以一边梳,一边检查头发梳好没有。

  6、将梳头的方法创编成郎朗上口儿歌,幼儿按照正确的梳头方法梳头。

  儿歌: 小梳子手上拿,

  先从上往前梳,

  再梳头儿两边, 头儿后面不能忘, 看谁的头儿最整洁。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虽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但内心都是充满了爱,加强与父母的互相理解和沟通

  2、在理解父母之爱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慈母严父

  2、vcd《让爱住我家》,广告录像

  3、妈妈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的?

  师:从小朋友出生到现在,爸爸妈妈在你们身上倾注了很多很多的爱。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追忆并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爱,奠定“爸爸妈妈是爱孩子”的这一感情基调,为下面体会父母不同方式的爱进行铺垫。)

  二、看情景表演“慈母严父”后讨论

1、情景表演

  爸爸让威威把老师教的电子琴弹给他听。威威弹的时候一点都不专心,身子总是动个不停,小脚荡来荡去的,曲子还总是断。爸爸一看急了,大声地批评他,并且要求威威不练好琴就不许玩。威威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妈妈走了过来陪威威弹琴,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改正,最后威威抱着妈妈甜甜地说:“妈妈,你真好!以后练琴你陪我好吗?”

  (设计意图:结合情景表演这一艺术形式,将幼儿的生活画面再现,引起话题,调动幼儿的兴趣参与讨论。

 2、讨论

  (1)当威威不会弹琴时,爸爸妈妈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

  问题: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威威的?

  爸爸为什么发脾气?

  你们喜欢哪种方式?

  师:让我们来听听威威是怎么说的。

  (威威:听到爸爸这样对我大声说话,我想哭。)

  (2)谈谈“爸爸妈妈大声对你说话时你的感觉”。

  (3)谈谈“爸爸妈妈对你大声说过话吗?为什么?

  问题:你们在家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爸爸妈妈批评你们是无缘无故的吗?

  那么可以怎么对爸爸妈妈说?

  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针对情景表演的内容进行讨论:爸爸妈妈严格是爱孩子吗?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析:从你们喜欢怎样的方式移情到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什么感受再讨论现实生活中有无这种情况并分析父母的出发点思考自己可以怎么做。问题一步步深入引导幼儿的自我分析与情感构建。)

  三、听录音,了解爸爸妈妈批评孩子后的想法

  师:有一个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说“妈妈不能大声地和她说话”,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个妈妈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通过倾听家长的录音也是家长的反思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内心,真实而自然的情感流露能让已具有一定判断和思考能力的大班孩子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初步明白父母不同方式的爱。)

  四、观看录像,讨论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1、观看录像

  师:我们明白了爸爸妈妈是非常爱我们的,那么对他们的爱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有一个小朋友他是这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讨论

  问题:你们看了觉得怎么样?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影视艺术手段,使幼儿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激发孩子对父母的那份纯真的爱。同时渗透节日教育。)小结:爸爸妈妈是那么爱我们,我们也知道了该怎样去爱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做些什么。这样,在我们的家里,没有不开心的事,时时充满了爱、充满了笑声,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让爱永远住在我们的家吧!

  五、欣赏《让爱住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