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海内外校友的新春贺信(2)

时间:2021-08-31

  二、重心下移初见成效,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1.加强年级组建设。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年级工作小组的职能。年级工作小组使教育教学工作环节明显减少,工作效率、工作的深入和细致程度明显提高。各年级组针对本年级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做了许多工作。

  2.加强班集体建设。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有没有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决定学生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选择责任心强、能力强的教师当班主任;同时通过专题讲座、班主任沙龙、班主任讲坛、课题研究、师徒结对、印发学习材料等形式促进班主任提升工作水平。

  3.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本学期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学科高中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长升格为教研组副组长,减少了中间环节,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2006年,在南京市第五届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教研组荣获南京市优秀教研组荣誉称号。

  4.管理制度逐步完善。2006年暑假,重新修订了《金陵中学学生守则》等一系列常规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学校笔记本电脑的管理,制定了《金陵中学教师笔记本电脑维修保管若干规定》,定于2007年元旦实施;为了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制定了《金陵中学教育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条例》;为了较好地与即将实施的工资改革接轨,修订了《金陵中学教职工津贴发放方案》。

三、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视导工作,促进质量平稳提升。本着“交流、总结、反思、提高”的目的,2006年,学校先后在高中三个年级组织了教育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调研视导过程中,老师们深入课堂,跟踪听课,调查研究,认真反馈,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共同研究改进的措施与方法,促进了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2.提升对研学课程管理的水平。本学年我校仍然不断加强该课程的校本研究和开发,加强了对研学的管理,召开了多次研学专题会议,重视年级之间的经验交流,强化集体备课,注意资料整理,为今后研学课程提供良好的校本资源。目前校本研学教材正在编写过程中。

  3.加强对选修课的开发和管理,使各类选修课能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006年,虽然新课程中已含有学科选修课课程,但我校仍坚持开设了57门校本选修课。选修课开放式的课程形式,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与平台。

  4.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讨活动。为了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并两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交流学习心得,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学校还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与引领。如聘请南京师范大学的杨启亮教授为我校教师开设“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聘请省、市教科所的成尚荣、彭刚、刘永和、沈曙宏等专家来校指导学校的课题研究。

  5.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组内公开课制度。各备课组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不仅大大提高了备课质量,增强了研讨的氛围,而且同事互助这种极为有效的工作方式在极大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个人的发展。2006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高中各备课组和初二数学、初三英语备课组被评为学校优秀备课组。组内公开课制度运行正常,据教学工作处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校任课老师147人,全年总听课数达4802节,人均32.6节,最多的听课达149节。

  6.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和学情的研究。为了促进高考研究的校本化,学校组织编写了校本高考一轮复习资料。学校还成立了校内考试研究会,加强了对高考复习和高考命题的研究。学校还十分注重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多次组织教师去南通、如东等地学习,到南师大参加全省高考研讨会,这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促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为加强对2008年高考方案的研究,学校多次组织相关学科组学习新高考方案,并针对新高考方案重新调整学科考查方案,促进了教师对高考命题的研究。

  7.2006年毕业年级在会考、中考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2006届高三年级的高考成绩更加突出,上线人数、推进率等指标都是近年来最好的,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表扬和社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