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发办工作总结范文(5)

时间:2021-08-31

乡镇经发办工作总结三

  2018年,固驿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落实XX市“363”工作计划,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一、2018年工作

  1、加快推进“三大道四走廊五环线”建设

  —— “南丝路水上走廊”固驿段规划落实、绿化到位。一是按照市委对固驿段“蜀韵酒风”的定位,突出川剧文化特色,打造汉唐遗风,制定完成《XX市南丝路水上走廊戏圣码头综合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重点规划了戏圣码头、滨河公园、记忆广场、仁孝码头、慈善码头等节点,对固驿段整体包装打造。二是绿化美化南河,号召全镇党员干部投身“爱护南河生命河,绿化南河美家园”行动,齐抓共管,沿岸共植树10万余株。在花园村建生态绿道2公里。对困扰固驿多年的排涝河东河进行整治,疏浚河道、整治环境、沿岸植树植草,落实管护责任,还固驿美丽东河。

  ——完成邛州大道拆迁及租地任务。邛州大道涉及我镇8户拆迁户、4个(社区)233.619亩土地租用,已全面落实到位。配合市经信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工程进场施工及施工过程矛盾调处等工作。

  2、全面启动特色镇打造。固驿特色镇定位在“川剧之乡.固驿川剧文化特色小镇”,体现“川剧变脸发源地、城乡一体新农村”的新田园川剧特色文化城市风貌。

  ——特色镇规划体现“川剧特色”。以打造“XX市集现代农业、川剧文化、特色商贸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城镇”为目标,以“川剧”为魂,制定《XX市固驿特色镇规划》,并据此完善《固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固驿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固驿镇现代农业规划》。

  —— 场镇改造凸显“川剧元素”。一是包装策划“南丝路水上走廊”戏圣码头与川剧文化产业园等开发项目,拓展场镇区域,完善场镇功能。二是在场镇入口处建成仿古川剧牌坊一座,并对卷洞桥街实施改造,提升场镇形象与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三是对场镇区域重点节点,如“慈善碑”、“芷林广场”、“仁孝广场”等进行特色打造,由镇区路网串联起来,整体营造“川剧之乡、戏圣故里”的氛围。四是依托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场镇集中居住区配套市政道路,使产业、居住和社会公共服务融为一体。

  ——土地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一是场镇集中居住区将集中829户农户到场镇规划区内居住,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模式,实现产镇互动相融。目前集中居住区房屋主体工程已竣工验收,外观风貌及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明年初实现农户入住。二是引进社会资金包装策划军田、龙庵建设用地整理项目,拟选址在场镇区域,进一步完善镇区功能,提升固驿场镇人气。

  3、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区建设

  —— 现代农业开发区着力打造“一园一村一区一带”,即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黑石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村、新品种改良示范区和种养殖业循环示范带。实施金卓二期项目建设,打造金卓仓储、物流、结算中心,建设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规划绿道及旅游线路,将大雁天鹅观光园、猕猴桃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串联起来,集农业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为一体,打造黑石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村。积极推进上庆川娇核心育种场建设,完善内部循环系统,实施粪污减量排放,完成金利农牧标准化生猪产业化二期项目300亩租地和进场施工,完成辐射高埂、冉义等镇乡的10万亩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打造固驿种植、养殖两个产业高端。

  —— 巩固提升新农村示范片。产业连片上,依托金卓、川娇上庆和金忠股份的龙头带动,重点打造水稻制种、生猪养殖两大优势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两大“高端种业”。新村建设上,全面启动场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主体工程建设。基础设施上,积极配合做好新邛路拓宽改造工程,启动场镇入口节点牌坊建设,全面提升场镇形象。公共服务及社会事业上,整合项目资源,高标准建设仁寿村、黑石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 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启动实施。在公义村,建设以仁孝码头、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乐及完善广场配套设施等为一体的服务于老年人为主的群众性、公益性项目,把公义村建设成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典范,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传承仁义孝道,促进社会和谐。于11月获全国老龄委授予“敬老文明号”称号。

  4、文化创新推进社会和谐。一是XX市川剧院在固驿小学建立川剧艺术普及培训基地,开展川剧进校园活动;二是在固驿小学川剧小舞台,设立“仁孝讲堂”,开展“慈善仁孝主题”活动。使川剧文化与慈善文化、仁孝文化互动相融、倡导和谐社会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