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工作总结

时间:2021-08-31

科室工作总结范文(通用8篇)

  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怎样写工作总结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室工作总结范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室工作总结1

  随着时光流逝,又是一年过去了,举目回首半年来的教科室工作,在“团结、协作、开拓、奋进”的思想指导下,可谓是欣慰加欣喜,在许多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以下就一学期来教科室工作作简要小结,以加强鞭策,促使提高。

一、目标明确,组织健全,教科研氛围浓厚

  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谋求问题的解决,促使自身的提高”的工作目标下,经教科室的统一规划与落实,中心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加之中心理论学习组的渗透,从而形成了强实的教科研组织网络。学校还征订了100多种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供教师们课余学习。这半年中,我校85%以上的教师参与教科研,其中省教科所立项课题《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正在研究中,课题《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已被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的研究》已被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立项,正在研究中。

  课题组的工作是烦琐的,细致的。在走过的20xx年,我们细细思考:

  ①我们完成了很多常规的管理工作:在期初制订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后我们每月参加举行了一次教科研例会,要求课题组组长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并且填写一份“课题研究活动记载”,及时记录课题活动情况。

  ②不断关注课题的研究过程。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多且任务重,我们利用校园网站,建立我校教师的课题专题帖子,以此为平台,鼓励教师展示成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同时,也展示学校风采、宣传教师业绩。在各位组长和组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我们又有两个省级课题立项。

二、教科合一,过程管理,教科研工作踏实

  注重引导教师思考教育教学现实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加大力度推动科研工作,真正实现教科合一。开学初,在教科室计划的总体安排下,各教研组在自己教改主题下正常开展系列化活动。

  通过示范课、专题研究课、同上一节课等形式,促动课题的深入与教师的成长,并把各项教科研活动传上校园网,以促进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与此同时,推出了翠小技能比武活动,通过说课、上课、评课、撰写论文,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我们把教研活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首先,我们在原有教研组和课题组的基础上,构建了学科学习共同体,在教师自愿参与的原则下,成立了低、中、高三大共同体,要求各共同体每周开展一定形式的研学活动。

  其次,利用城乡结合资源,邀请区教科室主任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再次,分语文、数学和英语,开出了三大教研活动,效果较好,本学期英语组的朱建定、数学组的方宇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之星上课评比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我校的教学质量也随着教科研不断深化而逐步提高;最后,充分结合上课考核、教师上级比赛与课题研究过程展示课的契机,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各类资料及时归档,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过程管理,在立足于课堂,服务于教学中;教研促动了科研的深入,科研更带动了教研的革新,相助相长,踏实前进。

三、立足校本,多方结合,教师培养效果好

  教师培养关键是要立足学校实际,开展以校为本的各项培训活动。因此,在本年度中,我校被确定为市教科研基地。我们在翠小网站的博客网页中,链接了全体教师、所有班级和部分教研组的博客,通过博客,不仅展现了我校师生的魅力,更是促进了大家的共同学习、交流与提高。及时通过理论学习、系列比武、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全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同时,抓好区进修学校规定的各项培训任务,落实好骨干教师,及时在参加好上级培训的基础上,扎实组织好学校二级培训,使得我校顺利通过了一年一度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考核。在教师培养上,主要通过教师系列比武与参加上级比赛时机,以赛促训;实施新老教师结对的“青蓝工程”,使新任教师随时能得到各方面的指导,以快速促使他们能胜任教师这一岗位。从而,教师在培训与培养中,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

四、整体推进,全面开展,教科研成效显著

  以教科研为先导,提升教师素质。一学期来,我校共有20篇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其中尹静的《语文教学的五个转变》一文发表在《江苏教育周刊》的《成才导报》上;《互动式和谐:建设具有小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路》发表在《江苏科技报今日教育》上。樊莉的《试论多媒体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运用》发表在《新课改教育研究》上、《小学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探索》发表在《常州教育》。陆馨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探讨》发表在《常州教育》上。

  蒋菊芳的《延伸——让品德教育更精彩》、唐丽艳的《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孙巍的《在识字中发展》、陈小红的《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和探索》、戈淑霞的《求异思维,让语文教学绽放生命的色彩》、裴瑞英的《构建“阳光”语文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等分别获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周志萍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王玲的《让动手操作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获常州市论文评比二、三等奖。

  继承着20xx年的灿烂,我们必将踏着更坚定的步伐,在这平凡的道路上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科室工作总结2

  旧年已去,新年伊始。本期教科室工作在县教科所的统筹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科研兴校,教研强校”的发展战略,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重心,切实提升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注重教研的实效性,积极发挥教科室的主导作用,为实现我校“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农村特色中学”的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学习

  让教师课程改革观念的更新是教科室工作的第一步。因此,教科室本期分教研组组织了《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理论学习,并将每一周星期三第一节晚自习定为教研学习和评课时间。

二、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身正垂范,学高为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掌握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实现与时俱进。教科室安排了“七个一”活动,即每期每个教研组看课、说课、每人公开课、教研组组内示范课、校级展示课、理论学习课、课件制作培训课。通过看光盘、影像带、远教资源等看课活动,让老师先向名师专家学习,参悟他们的先进教法,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老师们在实践中探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信息技术老师的课件制作培训,我校有一部分老师能熟练的制作课件,绝大部分老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为提高教研、教改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学方法的多变注入了活力。

三、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效果显著

  首先各教研组组长能够深入角色,以身示范,充分调动了本组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展示了各科教学特点,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进程。特别是英语组,一反过去参与不积极、评课不务实、配合不密切的毛病,而且还承担了本期的校级示范课,获得了全校教师的好评,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他们还率先开展了组内活动,成为本期六个教研组的示范教研组。

  其次,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提高了教研质量。本期以来,老师们自制课件到远教室上课,已蔚然成风,全校有二十多位老师能自制课件,146人次上了远教课,掀起了我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上课的高潮。

四、校级课题申报

  根据县教科所要求,结合农村中学实际情况,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教研组各自确定并申报了校级教研课题。

五、经验论文的撰写。

  老师们在教学这块园地不但勤于探索,而且还善于总结,本期我校有42位老师撰写了论文,经学校初评,上交24篇,获奖13篇,其中二等奖6篇,取得了历年来教学论文获奖的最好成绩。

六、参加各种竞赛和研讨活动。

  本期教科室注重宣传、鼓励老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这不但让老师把握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且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县电教馆组织举办的远程教育资源使用说课比赛中,我校选派的三位教师均获得了名次奖。

七、健全制度,抓好教研组的建设

  为明确教研组的职责和激发各教研组教研教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组员的潜能,教科室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了《教研组长职责》、《教研组考核细则》、《梅子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规章。把职责与处罚、激发与奖励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具人本化、科学性、操作性。

八、与其他处室密切配合,完成临时性任务

  “鼓不打不响,锣不敲不鸣”,为搞好学校宣传,本期教科室将xx年以后学校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扩大、复制并悬挂于门厅处,还举办了四次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板报,为教育学生、扩大学校影响,做出了成绩。

  当然,教科室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法的探讨不够多样性、没有放开手脚、对学生的学法探讨不够、多媒体运用不够普及等。这些都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出缺陷的弥补办法,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