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总结(2)

时间:2021-08-31

  (三)加强涉农法律宣传学习,提高维权监管能力。一是组织局政策法规(行政审批)股、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新《农药管理条例》,围绕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法律责任等内容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全面解读,力求掌握新《农药管理条例》的实质、内涵。二是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农资市场检查、“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和“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宣传新《农药管理条例》等涉农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政策,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普及农资识假辩假常识,提高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三是加强媒体宣传,提高舆论监督。充分利用钦北农业信息网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农资打假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好的经验和做法,增强社会对农业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根据农时季节和农作物品种,有针对性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推介农作物主导品种和优质农资产品,推广无公害绿色种植。据统计,截止12月20日,我局开展农资打假集中宣传3次,共发放宣传资料7000份,接受群众咨询2000人(次),深受群众好评,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提高经营监管能力。根据农时和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开展日常执法检查与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突出监管重点,加大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一是开展春秋季种子市场专项监督抽查。分别在春秋季种子销售旺季,联合区种子管理站,重点加强对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的标签监督抽查,指导经营者及时办理种子备案登记,确保用种安全;二是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为检查对象,加大对批发商和经销门店的监管,做好日常巡查记录,及时了解掌握农资经营情况,排除风险隐患,严查一证多用、套用冒用登记证、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秩序;三是开展护夏保安全农资质量抽样送检和标签监督抽查。从4月10日开始,深入各镇开展农药、肥料质量抽样送检,扩大抽检范围,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据统计,截止12月20日,我区共出动执法车辆18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726人次,整顿农资市场172个次,检查经营门店819个次,农资质量抽样共16个产品,其中肥料质量抽样10个,农药质量抽样6个。经送检,检测结果中,农药质量不合格2个、肥料2个。此外,还针对农药标签进行例行抽查,共抽查了40个农药标签,发现8个不符合规范,针对不合格农资产品和不规范标签都分别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并已全部结案,有效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加强放心农资推荐,提高服务监管能力。4月8日,我区联合市农业局在平吉镇举办“钦北区20xx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围绕“放心农资进乡村,质量兴农保安全”主题,积极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及农技专家现场讲解农资识假辨假,维权和科学使用等知识,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民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现场受理投诉举报,认真接待并处理农民群众的投诉举报,现场解答或提出解决方案,当日,共接受群众咨询500多人次,张贴标语或横幅12条,发放宣传资料3500多份。

  (六)积极开展农资市场“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样检查活动。8月17日,在市农业局组织下,各县、区农业局执法人员集中在钦州市工商局六楼“天眼工程监控中心”开展“双随机”抽取活动,随机抽取确定执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经营户。根据抽取结果,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不断完善农资市场监管机制,公平、公正、公开执法,促进守法、诚信、文明经营,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并对抽样检查结果进行信息公开。

  (七)深入开展毒鼠强等禁用剧毒杀鼠剂专项清查活动。根据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深入开展毒鼠强等禁用剧毒杀鼠剂专项清查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桂综办〔20xx〕67号)的工作要求,我局从12月1日起,对辖区农资经营店进行地毯式排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毒鼠强等禁用剧毒杀鼠剂专项清查整治活动,活动中未发现禁用剧毒杀鼠剂,排除了安全隐患。

  (八)加大案件信息公开,提高社会监督能力。按照《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有关案件信息公开的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我区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提高执法透明度,促进公平、公正、公开执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肥料登记查询系统不健全,佐证信息难查询。目前,互联网上肥料产品登记信息是由各省土壤肥料信息网或土壤肥料工作站发布,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肥料登记查询系统,很多肥料产品登记信息不完善,甚至无法查询,给日常执法带来不便。

  (二)农药标签标注不规范,擅自修改标签内容仍有发生。从市场监管和立案查处的情况看,擅自修改农药标签的内容占比例较大,擅自扩大防治对象或使用范围,严重误导消费者科学安全用药。

  (三)执法经费投入不足,办公设备相对落后。今年钦州市农业局安排我区农资产品监督抽查任务55个,其中肥料质量监督抽样10个,农药质量监督抽样5个,农药标签监督抽查40个。农资市场监管任务繁重,产品质量监督抽检数量多,送样检测费用高。目前,现有执法装备及传统执法模式不能满足时代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社会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发挥钦北农业信息网等媒体的宣传作用,继续加大涉农法律法规以及执法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支持农业执法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利用农资市场检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主体责任和法律意识,以及农民群众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和维权意识,促进诚信守法经营,营造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市场执法检查,突出监管工作重点。一是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和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等,加大农资市场巡查次数和频率;二是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抽样送检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及时依法立案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秋冬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三)加强执法工作创新,拓宽农业监管领域。根据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应由目前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领域逐步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食用菌等领域延伸,全方位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精选3篇)】相关文章:

1.农资打假工作总结

2.农资打假工作总结范文

3.农资公司的工作总结

4.城市管理专项整治的工作总结

5.2018酒类专项整治工作总结范文

6.火灾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7.最新商务局成品油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8.疲劳驾驶专项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