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做好2017年工业经济工作计划(3)

时间:2021-08-31

  三、“十三五”及20xx年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将紧扣五大目标任务,鼓足干劲,克难奋进,加速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总量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规模企业户数达到1500户。“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0亿元。质量效益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率比20xx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5%。园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比“十二五”末扩大一倍;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0%;常德经开区力争建成千亿园区,成功创建新的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6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重点企业发展目标。强力推进“1115”工程,到2020年,力争百亿企业达到5家,50亿元企业达到10家。

  20xx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园区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困难挑战增多,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鉴于这一形势,我们对2016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指导思想是:坚持保存量、扩增量,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重要基础,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坚持稳增长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走内生型发展之路、外延型发展之路、提质型发展之路、集聚型发展之路,继续深入推进园区攻坚和“1115”工程,突出园区提质提升,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项目招引落户,突出推动创新创业,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中小企业上市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加速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两化”融合,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正在开展调研摸底中。(相关科室对明年指标进行了初步预测,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1115”工程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以上;建设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

  明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坚持内生型发展、外延型发展、提质型发展、集聚型发展,夯实发展基础,增添发展力量,强化发展动力,提质发展素质。

  1.坚持内生型发展,夯实发展基础。立足工业基础,着眼现有企业,激励全民创业,做大工业经济存量,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做大做强重点企业。继续强力实施“1115”工程,认真兑现落实“三特”政策,强化特派员服务,抓好企业动态管理,做大做强 “1115”工程企业等龙头、重点、骨干企业。通过重点企业的稳步发展,支撑和稳控工业经济的基本面。二是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与服务力度,确保现有企业正常运转,顺利过冬。市、县两级要着重培育一批潜力大、速度快、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作为“1115”工程企业的后备企业给予重点关注,比照“1115”工程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大力培育规模企业,全市选取200家成长性好的规下企业进行重点调度、重点服务,加强企业“入规”的申报辅导工作,对成功“入规”的企业给予奖励。通过培育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巩固、壮大工业经济的中间层。三是大力激励全民创业。高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旗帜,激活蕴藏在社会和民间的无限创业潜力,支持引导广大民众投身实体经济,鼓励创办小微型企业。力争年内催生小微企业1000户以上。

  2.坚持外延型发展,增添发展力量。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招商目标责任,对有意向的、已签约的项目要盯紧抓牢,尽快落地落户。重中之重是抓好铝材项目、中国中车产业园、华南光电智慧产业园等一批战略项目的引进和跟踪对接,特别是要全力推进铝材项目建设。同时,要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食品加工等板块,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二是深化对接合作。主动靠大靠强,加强与跨国企业、央企、省企等战略投资者的联系沟通和对接合作,大力争取、承接项目布局,积极利用跨国企业、央企、省企的资金、技术、市场、品牌优势,借船出海,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股权改造,帮助做好金帛化纤、大汉汽车、欣瑞生物等企业重组改造工作,引导企业走强强联合、抱团发展之路。三是加快企业上市。研究出台《加快工业企业上市的扶持办法》,搭建助推企业上市的平台,启动工业企业上市三年计划,支持、引导一批优质的工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新四板成功上市,通过资本市场拿钱,破解资金难题,强化要素驱动。同时,积极开展辅导培训、模拟路演等活动,做好企业家、企业高管的教育培训,以上市企业的标准来进行企业内部改造,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善于借助外脑、外智,积极引进各类骨干技术人才,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打造一批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3.坚持提质型发展,提升发展质量。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走创新创业之路、技术改造之路,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烟草、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改,推动企业技术、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常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汉能光伏太阳能电池项目、金健米业提质升级改扩建系列项目、武陵酒业提质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全年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完成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20%以上。二是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出台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入中国技术交流所等技术交流中介机构,搭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一揽子服务促进企业对接合作,加速技术交易、转让、转化。同时,引导企业积极自主创新,加大对新创名品、名牌的扶持奖励。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认真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对“互联网+”课题的研究,积极搭建促进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互联网+”方面的指导、咨询、培育等服务,推进“互联网+”与企业生产管理、工艺设计、物流、金融、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对接,培育一批“互联网+中小企业”示范典型,通过互联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四是大力促进融合。大力促进军民工业融合,支持华南光电、金天钛业等利用军工优势开发民用产品;大力促进“三网”融合,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强信息通信基础建设,推动构建全覆盖的社会管理信息网;大力促进“两化”融合,深化“数字城市”、“数字企业”、“数字园区”创建,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4.坚持集聚型发展,强化发展动力。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推动各类技术、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通过产业集群的聚变、裂变式发展,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强劲源动力。一是要建好园区平台。深入推进园区攻坚,建好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引导企业、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园中园,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等综合配套功能,把园区建设成为彰显工业元素的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同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0亿投入任务;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建设150万平方米,并提高使用率;加快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申报创建,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督促各地按照“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机制运行到位,充分发挥新体制的撬动作用,坚持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做大做强园区开发经营公司,增强园区造血功能,促进园区滚动循环发展。二是要做强产业龙头。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过50亿元、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发挥对产业集群的牵引、带动、辐射作用。围绕龙头企业核心,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生产,形成集聚、集群。重点打造以常德烟厂为龙头的烟草产业集群;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创元铝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三是要做大产业配套。立足有资源、有基础的传统产业,依托有市场、有前景的小商品,激励全民创业,引导广大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为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大规模的配套生产,产生 “小产品、大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国、省级产业制造中心、交易中心。全市重点打造泛湘西北甚至全国的放心食品集散基地、湖南-国际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常德)交易中心等;各区县市集中力量发展1-2个优势特色产业,“一地一业、一地一品”,形成产业集群,比如打造鼎城湘西北医药中心、澧县中部灯饰城等。四是要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搞活商贸、会展、中介、娱乐休闲等非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