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作计划三篇(3)

时间:2021-08-31

  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作计划三

  一、*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西河区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思想,以保持党组织先进性和优化社区发展为主题,以辖区单位、居民对街道工作的认同感为落脚点,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总体思路:

  社区工作:以“整合社区资源,拓宽服务领域,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干部素质,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服务,巩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全面推行社区“三化”建设,不断丰富满足居民群众对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街道社区干部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探索构建辖区大党工委格局工作机制,加快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商务楼宇、商业网点、个体商户、物业小区等区域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维稳责任全覆盖的步伐,强化党的服务功能、管理功能、维稳功能和凝聚功能,健全党领导下居民自治机制,构建稳定和谐的大社区”为目标,以社区党建工作为龙头,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和完善服务措施,拓展服务项目,不断探索社区参与城市管理服务模式,确保实现辖区内各领域、各类人群宣传教育、服务工作的全覆盖。

  农村工作:强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和完善党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紧抓城市化发展契机,加快村改居步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做好集体土地开发项目、农民安置小区的申报和规划建设,重点加大农民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技能和道德文明素质,不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拓宽收入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农民失地后最为关注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五大问题。逐步实现就业非农化、资产股份化、福利社保化、居住城区化、服务公共化,最终将“农村人”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变为“城里人”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

  机关科室站所: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规范办公秩序,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纪律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严格落实十条禁令,坚决杜绝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把有限的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营造干事创业、勤政为民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街道包点领导、机关干部下社区、村服务基层制度,推行机关科室站所年底考核评议工作,对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履职尽责情况、工作效能、工作作风等内容对各科室站所工作进行全面评议。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设“幸福、文化街道”。

  一是积极引进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到社区服务体系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社区社会服务和劳动就业。在原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社区服务加盟单位,规范服务内容,开展“一站式”服务,大力发展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为重点的家庭服务业。实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让居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是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和居民保健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基础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六位一体的功能服务。建立完善居民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人群定期开展医疗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家庭病床、上门医疗、随访服务等服务项目。做到小病不出社区,老人送医上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经济的服务。

  三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广泛开展文化教育体育 “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进单位” 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扶持、培育民间组织,开展各类精神文明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百姓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步建立和规范书画、围棋、戏曲、舞蹈、体操等各种群众性的社区文化社团,针对社区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努力做到学习、教育、文娱、健身、科普、网络、艺术等领域百花齐放,扩大社区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每个星期四安排街道社区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让街道社区村干部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四是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年,我街道普法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为基础,以提高依法开展街道各项工作为重点,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法制环境,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推动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等服务进社区,实现法律服务在社区全覆盖。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社区“三位一体”的机制建设,全面提高社区管理综合治理水平。

  五是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工程。将有限的社区干部与无限的社会人力资源结合起来。拓宽社区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的参与渠道,支持引导社区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投身社区服务。倡导社区党员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方面,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根据志愿者不同的特长开展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社区矫正、科普咨询、法律援助及其他社区公益性服务。发展群团组织,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慈善协会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等途径,调动各类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积极性。

  六是深化完善服务“六个提升”工程,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1、强化服务理念,做好“示范”文章。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使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常态化,开展“四亮四比四争”活动,即亮服务比形象争当岗位先锋,亮职责比作风,争当效能先锋,亮承诺比实干争当服务先锋,亮实绩比贡献争当发展先锋。通过为党员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就业咨询、房屋中介、电脑维修、计生服务等利民便民服务活动,树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模范形象。

  2、增强服务能力,做好“说事”文章。进一步完善“说事点”制度,加大说事点投入,拓宽说事点职能和服务范围,建立说事点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主动问事”机制,社区干部及说事员广泛开展走访入户,切实把把苗头性问题找清,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原因查清,把辖区内情况摸清,使为民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建立说事点“居民论坛”,在点上说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说身边的好人好事、说身边的变化。

  3、拓展服务功能,做好“代办”文章。主要针对社区内的残疾人、孤寡老人、腿脚行动不便或儿女工作忙不在身边的老人等人群,进一步拓展代办内容(代办独生子女证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代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代办最低生活保障金初审,代办残疾证,代办老年证,代缴各类生活费用、蔬菜和副食品配送服务等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社区开通服务热线,安排专人24小时接听群众来电,真正做到“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值班”。解决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使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4、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就业”文章。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巩固“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成果,抓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根据家庭服务市场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未就业大学生及农民等进行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创业或就业打下基础,通过社区服务扩大社区就业。

  5、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帮扶”文章。针对社区老党员多、离退休党员多、下岗党员多、困难群众多等问题,各包村、包社区街道领导贯彻落实班子成员联系制,积极联系各社区(村),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带领社区(村)干部进家入户,主动了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推心置腹地交流沟通,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

  七是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将符合政策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居民,及时在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救助、享受廉租房等方面给予办理。针对辖区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认真做好入户复查,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同时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做好就业技能培训。

  (二)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提高街道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文明、民主街道”。

  一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按照集中组织、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街道每周四对机关站所及各社区、村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各社区、村再自行组织党员及干部进行学习,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学习宣传氛围,集中半年的时间,使党的十八四中全会精神家喻户晓。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利用网站、报纸、橱窗、学习园地、手机短信、微信等载体进行学习。在元旦、春节、元宵节、“五四”、“七一”、国庆等各种纪念日和节日,组织开展联欢会、茶话会、读书报告会、主题演讲会、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党员干部相互交流,在放松心情中学习提高。积极推行“体验式学习”方法,将学习的现场搬到红色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阵地、弱势群体家中,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进一步完善街道党工委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周密制订学习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学习与街道和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知识。组织专题讨论、专题调研,运用理论分析指导实践,增强领导班子对“四个考验、四种危险”认识。加强对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理论、党性教育、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和法规政策、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城市基层干部队伍。加强班子成员定期沟通与交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谈心活动,加强班子成员决策共识。班子成员定期对分管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加强与社区干部、社区居民的沟通与交流,帮助社区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三是加强社区(村)干部队伍的建设。依法依规开展社区换届工作,选好配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完善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干部权责,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行政效率。通过制度管理与人文关爱,为干部职工营造既严格又和谐的工作氛围。健全理论学习、竞争上岗、监督考核等工作制度。加强领导与干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和战斗力。

  四是创新社会管理,深化“九联”共建机制,构建区域大党建格局,建设创新型党组织。紧紧围绕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为目标,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站)与辖区党政、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结对共建、双向服务活动,逐步形成与辖区单位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环境卫生联抓、文体活动联谊、党建工作联创、社区美化联搞、基础设施联建、困难居民联帮的“九联”机制,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按照“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社区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原则,逐步形成以“街道党工委-党(总)支部-党小组”为主线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1、实施社区大党委建设,有条件的社区成立党委。同时将辖区支持社区工作的党政机关、企事业负责人推选为社区党委专职委员,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2、加强三级网格党小组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功能拓展,党小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将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等列为党小组成员,并实施党员包户制,由一名党员联系一名或多名居民,做好宣传教育、民情民意收集、维稳安全防范等工作。3、不断规范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打造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示范点2到3个,以点带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4、加强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使在职党员真正发挥为社区服务的作用。建立健全与在职党员及党员所在党组织的沟通联系机制,引导他们参与到社区建设、服务中,由以前的在职党员“设岗定责”转为“认岗领责”,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打造精品社区,创建“特色品牌”。 实施“一居一特”工作机制,打造精品特色社区。在抓好社区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创建天西社区“老年娱乐型”、老城社区“共建友谊型”、中北社区“文化品味型”、中南社区“康乐向上型”、滨河路社区“关爱感恩型”、文化路社区“创业服务型”、惠康园社区“团结友爱型”特色社区,打响特色社区创建品牌。

  六是扎实推进“访惠聚”活动。以“三项重点工作”统领“六项任务”,完善社区(村)组织、住社区(村)工作组、社区(村)警务室“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协同工作组学习双语和各种方针政策,继续组织开展“四讲四送”、“在职党员进社区”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督促用好“访惠聚”工作专项资金,实施好基层惠民项目。发挥“访惠聚”工作组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协同配合作用,提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访惠聚”工作组成为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进一步发挥工作组教育引导群众的优势,坚持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制约束三管齐下,用好“五把钥匙”,深入推进“去极端化”。

  七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一岗双责”,全面推进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积极推行行政权力、党务公开及职能部门服务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1、抓好绩效管理工作,完善健全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完善健全月考核和督查工作,成立街道综合督查办公室,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2、加强街道纪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特别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规范管理和依法依规开展监督。计划在社区也推行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

  3、进一步完善健全四议两公开,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机制。从内容、形式、力度上有所变革,使居民群众充分行使自治权利,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加强党的纪律执行落实检查力度和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遵守党章、两个《条例》等党纪党风规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认真严肃处理。严格执行和监督检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5、健全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新模式。以村、组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为重点,总结提升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经验;加强街道农村“三资”监管中心的规范管理,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机制;以资产、资源管理工作为重点,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较强的“三资”管理工作制度,大胆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管好、用活“三资”,减少因“三资”管理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源性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村社会稳定,切实改善民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

  八是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的创卫活动,积极配合市政府推行的城市建设管理服务市场化运作和“城管、园林、环卫、房管、劳动监察进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和参与小区物业管理模式,配合政府改造一批老旧小区。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街道”。

  1、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落实自治区32条维稳措施,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帮助人、打击极少数人、盯住重点人、管住外来人、挖掘隐蔽人、发现接班人”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处置、发现、打击、防范“四种能力”,健全应急处突指挥体系,强化情报信息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社会面防控。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负责联系清真寺和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团结、发挥好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坚决依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深入推进“去极端化”的宣传工作,建立健全严打严防宗教极端势力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工委领导、办事处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精细化、网格化、制度化、系统化、法制化、专业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不断提升辖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谐感、舒适感、公平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建立完善一体化的基层防控体系,构建“扁平化、网格化、立体式”的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2、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处置方式和处理结果赢得群众的信任,防止矛盾升级、激化、转化。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对群众反映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立即办理,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出安排,让群众理解,对于群众不合理的诉求,要耐心地做好解释、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努力畅通信访渠道,全面规范信访秩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面深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信访矛盾排查制度和信访督查督办制度,及时通报信访情况和信访件办结情况。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持之以久地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 和“每月人民代表进社区接待日”。 二是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和秩序。继续探索领导下访机制,把领导干部联系点作为信访工作联系点,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抓好依法解决信访问题的宣传工作,经常性地逐一摸底排查,尽量少走越级“转办”的路,提高广大村、社区领导干部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问题真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进一步夯实和创新信访基层基础。推行司法引导、制度引导、“基层调解劝说人”引导和信访接待引导,严格信访考核制度。创新法制宣传举措,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和依法治街工作,在村和社区推行“十分钟法制课堂”、发动和组织民间文艺队编排法制文艺节目演出等法制宣传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举措,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提升全民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四是建立健全信访预警机制,畅通民情民意诉求渠道。完善街道、社区、村、三级信访预警工作组织体系,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有可能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苗头、隐患,群众比较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定期排查、定期分析的调查研究制度;健全完善街道、社区村、相关部门科室配合分工的排查调处制度;健全“谁主管、谁负责”的督促检查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加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职能发挥,规范街道群众工作站和村(社区)群众工作室工作。五是加强信访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信访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业务能力。做好群众矛盾纠纷的调解,解决好各类隐患问题。六是整合力量,加强书记听民声栏目留言、市委书记连民心短信留言、专员信箱、行风热线投诉、街道信访接待等问题处理办公室管理,及时办理群众反映的诉求需求。建立完善西河区街道政务网站网上信访平台。七是继续坚持落实周信息研判会议制度。发挥楼栋长、十户长、网格党小组、信息员作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八是进一步完善“民情日记”工作,畅通民意诉求,及时合理稳妥解释、解决群众的所需所求,力争将矛盾在社区(村)、街道得到有效化解。深化完善“民情日记6623工作机制”,即“六访”(访贫困户,访下岗、失业、无业人员,访孤寡老人,访信访人员和重点人员,访党员、在职干部,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六问”(问生活所需、就业意愿、健康赡养、思想状况、意见建议、社区建设金点子)、“二本”(民情日记本,社区工作手册)、“三配套”: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措施(“日记审阅”、汇总分析、及时办结制度)。同时在街道网站上设立“民情日记”专栏,使辖区居民能够通过网站直接向街道反映生活困难、医疗救助、就业、就学、住房等问题,最大限度的倾听群众诉求。九是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做好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避免造成群体性的事件和集体上访的发生。十是探索融教育、维权、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街道、社区、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日常管理力度。在全街道推行“四查、四管、四勤、四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四查”即:复杂区域重点查、登记出租屋定期查、依托基层信息员队伍跟随查、错时工作突击查;“四管”即:管好出租房屋、管实流动人口、管牢重点人口、管住高危人群;“四勤”即:勤走、勤问、勤听、勤记;“四用”,即:用好村队社区干部、用好用工单位流动人口信息员、用好治安积极分子、用好治安耳目。及时了解掌握辖区流动人口的第一手情况信息,切实做到掌握鲜活信息、有效实施管控、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本地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组建外来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和工会组织;鼓励有稳定就业的流动人口参保,扩大社保覆盖面;流动人口及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儿童同等享受入托入学就医疫苗免费接种等待遇,解决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加强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和计生服务;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建立社区文化活动室,职工文体活动室,不断丰富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切实建立流动人口的维权机制。开通维权热线、劳保投诉电话和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受理解决流动人口各类劳资纠纷案。开启流动人口来信绿色通道,坚持社区恳谈日、接待日等制度,保证流动人口及时、充分地表达利益诉求。

  (四)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保障性住房、安置小区、公益性设施、城市开发等建设项目的房屋土地征用拆迁工作。

  1、加快推进“村改居”工程。西河区5个村已全部成为实际上的“城中村”。农村工作就是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不断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居住、养老、看病和征地赔偿户的思想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带头带动全村村民和谐拆迁。顺XX市化建设步伐,征得大部分农民同意配合政府城市规划,改善居住条件,加快村改居工程。在不影响XX市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科学确定建设项目,采取村委会自行开发、农户入股开发、招商联合开发等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住有所居、老有所养问题,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做好大营门村宝农建材城建设项目和村委会办公场所建设项目、西菜园村西园综合市场改扩建项目和农民安置小区建设项目。

  2、做好被征迁户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最大限度防止因安置房、门面房等问题没按时兑现而发生集体上访。

  *年重点项目情况:截止目前,XX市西河区街道办事处无重点项目建设。

  (五)街道各社区、村*年工作计划汇总

  1、惠康园社区:*年惠康园社区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团结、友爱、无私、进取”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社区党建,拓宽服务渠道,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打造团结友爱型特色。加强在职党员管理和服务。

  强化社区党组织一个核心,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健全共同参与组织机制、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基本建设保障机制、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和党建责任落实机制五项工作机制,要解决社区工作的三个关键——谁来领导、如何组织、怎么服务。以“在职党员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工作上水平”为目标,认真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五个一”活动。推行“12345”暖心工作法,树立为民服务新形象。即:“一句承诺,践诺提标”、“两亮行动,形象提升”、“三项评选,竞争提效”、“四条通道,便民提速”、“五种服务,暖心提质”。

  2、中山南路社区:社区建设要努力实现“五个好”的目标,坚定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即:领导班子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维护社会稳定,抓好综合治理工作,打造“平安社区”。根据中山南路社区所处实际环境,综治工作是重中之重,把综治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将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纳入社区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城镇低保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区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国家的城市居民低保政策,建有固定的低保政策宣传栏,宣传低保政策,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信息,坚持全程实行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进一步推进与“共产党员示范岗”结对共建。根据上级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对帮扶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社区干部要细致了解民情,对特困户经常关心,并上门慰问,积极进行宣传和实施医疗救助,每户救助对象做到入户调查,资料审核,开展民主评议并及时向外公示,接受居民的监督。开展优质服务,抓好计生服务工作。加大计生工作的宣传力度,计生工作稳步前进。积极推进社保、民政等各项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与相关部门联动,抓好辖区的卫生整治工作,搞好辖区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人人关心、参与的,人人身心健康生活的良好局面。继续做好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与共建单位一起,为争创和谐社区达标单位不懈努力。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社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文化墙、宣传橱窗、标语、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积极性。重视群众力量,挑选有责任心、公益心的社区居民组建社区智囊团,为构建和谐社区献计献策。

  3、中山北路社区:紧紧围绕建设“繁荣、文明、平安、和谐”的主题,按照“民主法制型、诚信文明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学习创新型”的标准要求,坚持社区工作社会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资源一体化、社区建设配套化、社区队伍专业化、社区活动群众化的方向,建立符合社区发展、满足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建立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领导、部门配合、社区实施、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系和运行体制。在*年里,力争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优质、平安稳定、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区。

  4、文化路社区:打造精品文化社区,进一步深化“创业服务型”社区的创建力度,计划举办首届社区职介会,开设社区微博、微信等现代网络媒体,举办书画展览,摄影展览等文化活动。社区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将大力支持并按照有关政策给予扶持,积极鼓励、帮助其进行创业、实现就业。成立便民服务站,针对不同居民需求,积极开展无偿、微偿、有偿等特色服务。文化路社区积极探索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机制,推行“一家人”工作法。即:以居民说事点为平台,建立由社区牵头,驻区单位、房产局、建设局、环卫处、园林处、物业公司、热力公司、电力公司、业主委员会、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物业服务管理联系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针对居民普遍、集中反映的供暖、卫生、绿化、下水道堵塞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查看、现场办公、现场协调解决。同时,对居民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在小区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流动红旗”大评比,及“两个一”活动。力争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有新突破,打造平安社区。深入开展星级评比活动。将辖区住户按照放心户、基本户、重点工作户、重点管控户、出租屋及流动人口五类,进行分类管理。对出租屋实行三星级服务管理模式。有效发挥楼栋长、志愿者、巡逻人员作用。认真做好常住户及外来人员、私房出租户的管理,完善综合治理组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