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远程教育是个新事物,要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所接受必须要大力加强宣传工作,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两篇远程教育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远程教育工作计划【一】

  为确保我村XXXX年的远程教育工作有序进行,通过推进远程教育使党员干部群众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促进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通过推进远程教育,促进村经济、社会、文化向前发展。现结合村的实际情况,拟定我村XXXX年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以用为本”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以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为工作目标,为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发挥好引导作用。

  二、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综合素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通过认真开展远程教育,帮助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展。

  (三)、促进党支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认真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和上级远教办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带领和鼓励全村人民通过学习科技、应用科技和勤劳自强,提高增收幅度,促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四)、远程教育专职管理员除搞好日常工作和日常设备维护外,要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远程教育质量。

  三、具体做法和措施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加集中学习

  每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2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全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不少于24次,全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8小时。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工作,建立学习制度,严格考勤管理制度。确保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参学率不低于95%。

  (二)、扩大教学覆盖面

  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专业户、学习积极性较高的群众到远程教育收视点参加集中学习和讨论。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根据党员、干部、专业户和农户根据自己发展情况对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刻录复制光盘或打印文字学习资料赠送满足学习需要。

  三是免费开放“农民上网学习室”,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在农民上网学习室上网查阅学习资料、技术资料和有关信息。只要是正当查阅学习资料和信息的,由远程教育专职管理员进行指导。需要下载和打印的资料,由远程教育专职管理员帮助下载打印。另外,由远程教育专职管理员抽时间下载一些适合本村村情、结构调整、农村法律法规、农业时政、实用科技、信息等资料保存在电脑硬盘上,根据党员干部群众各自不同的需要,随时打印出来送给满足学习需求。

  (三)、认真组织现场示范教学:充分选用本村种植、养殖等项目的示范作用,每月至少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相关示范基本进行一次示范教学,发挥好示范教学的带动作用,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学用结合、以用为本的实践能力。

  (四)认真做好上门服务和自主性学习教学辅导工作

  每星期二为定期上门服务日。通过定期上门服务工作认真了解群众的需求、发展情况和送群众所需资料、课件上门等工作。

  每星期三为定期自主性学习教学辅导日。对定期自主性学习教学辅导日工作在提前为来站点学习的群众认真安排学习内容的同时,临时应根据来站点学习的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对自主性学习内容作变动以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对教学辅导工作除做好教学设备维护、播放、接待等服务工作外,要做好对教学课件的要点、重点等的介绍工作,尽量帮助来站点学习的群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做好教学跟踪和信息反馈工作

  1、建立以村五大班子干部、村民组长和专业户为主组成的远程教育信息反馈网络,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网络的作用,搞好远程教育教学跟踪和信息反馈。

  2、跟踪内容主要是群众在学习和实际生产中的情况。反馈的内容主要是群众的反映、需求以及在学习和生产实际中总结出的经验、遇到的问题等。

  3、通过对教学跟踪和信息反馈的收集整理,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找出措施,从而不断提高远程教育质量。

  4、注意发现重视学习、掌握、应用科技提高效益的典型,通过这样的典型带动大家进一步重视远程教育,推进远程教育,加快帮助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水平的步伐。

  四、丰富教学资源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远教专干结合村情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不断下载保存视频课件和文字课件资料,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习需求和村情发展变化的需要。

  五、经费保障

  为确保远程教育正常开展,村两委决定对远程教育电信、宽带、耗材、办公用品、设备维护维修等所需的经费优先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