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实习报告(3)

时间:2021-08-31

认识与实习报告 篇3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学校让学生到各种地点去实地学习。认识实习不仅对学生能否在参观中学习知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

  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我们一共去了四个地点认识实习,分别是半坡遗址、曲江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大雁塔广场。以下是我对这四个地点的建筑风格及结构特点的分别认识。

  一、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遗址大致分为 3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中间又有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 半坡类型的房子发现46座,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筑,有的是地面建筑。每座房子在门道和居室之间都有泥土堆砌的门坎,房子中心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周围有1~6个不等的柱洞。居住面和墙壁都用草拌泥涂抹,并经火烤以使坚固和防潮。圆形房子直径一般在4~6米,墙壁是用密集的小柱上编篱笆并涂以草拌泥作成。

  方形或长方形房子面积小的12~20平方米,中型的30~40平方米,最大的复原面积达160平方米。储藏东西的窑穴分布于各房子之间,形状多为口小底大圆袋状。家畜饲养圈栏两个均作长方形。半坡人的住房,从发掘的房屋遗迹来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地面上的。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

  半坡晚期的方形房屋,是从早期的“半地穴式”发展而来的。这种雳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12根木桩支撑,木柱排列3行,每行4根,形成规整的柱网,初具“间”的雏形,它是我国以间架木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式建筑。 半坡遗址居住区占地约30000平方米,其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窑穴等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

  遗址发掘出房屋46座,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种又各有半地穴和地面上木架建筑两类。与房子相关的遗迹还有柱洞和灶坑,半坡遗址发现柱洞200余个,都属于泥圈柱洞。灶坑共发现89个,其中42个保存较好,在灶坑附近或里面,往往有大量完整的陶器,多为炊煮用的粗陶罐或饮食用的细陶钵。主要用来储藏食物和用具的窑穴,共发现200多个,多密集分布在居住地区内,和房屋交错在一起。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较小,有多种形 状;晚期的较大,一般为口小底大的圆形袋状坑,壁和底部均加工平整。

  在居住地区的外围,环绕一条大型防御性壕沟,平面呈南北向不规则圆形。壕沟现存长度约300米,各部分形制基本一致,上宽下窄,北部一段口宽6—8米,深5—6米,靠居住区的一边沟壁坡度较大,并且沟口比另一壁高出约l米。在沟底发现3根炭化木柱,间隔各有4米。

  二、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项目展馆面积4.6万平方米、广场8万平方米,已于20x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展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会议中心面积5万平方米;同时配备酒店、商务写字楼、餐饮、康体及体验中心,构成西安会展经济示范园区。

  展厅布局采用双排式,7个相同的展厅由一条中廊隔开,北面4个南面3个。展厅错开排列,这样的布置有利于连续顺畅的参观流线。每个展厅为一个设计单元,7个相同的单元组成整个会展。

认识与实习报告 篇4

  实习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印刷实验楼中盐湖南株化集团有限公司株洲龙泉污水处理厂株洲湘瑞塑料建材有限公司湖南医药文化馆

  为期一周的实习中,我们走访了学校的包印实验楼,株洲三个工厂以及浏阳的湖南科技文化馆。每一天去不同的地点实习,每天都有新的体验与收获。或许我们所引发的思考并不深刻,但是这是我开始思考的阶段,处在起跑线上的我相信经历的越多,由此所引发的感想就会越有深度。当我走进工厂,看见那些运转的机器,听到机器所引发的噪音时,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但当我走过,来到工厂的另一处时,又感觉之前所见的东西只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在此次的认识实习中,我们只看到了一些东西,只听到讲师讲解抽象的知识,一切都是那么匆忙,以致把脑海中的记忆完全还给了那些我实习过的地方。

  在认识实习的过程中,由讲师给我们讲解公司的生产流程,另外还有讲师带领我们参观工厂,在讲师讲解生产的工艺流程时,我认真的记下笔记,当时对于我记录的东西我并不怎么明白,听得知识模模糊糊。在实地参观工厂时,幸亏有笔记帮助我理解,否则我将浪费我的宝贵时间。有些时候,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会向讲师提问,问及该公司有关的问题。例如,在我们参观龙泉污水处理厂时,我们提出:

  1、贵厂处理污水好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是物理法,还是化学法,抑或生物法?2、贵厂处理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3、贵厂大概每天可以处理多少吨污水?

  4、为什么在二级生物池中投放一些人工养殖的细菌?5、为什么在二级生物池中有厌氧,缺氧和耗氧三个步骤?6、为什么要使用曝氧机?

  在提问的过程中,我对于自己的疑惑有了解答。如果我只是听讲师讲解,可能讲师所提及到的并不全面,但是在经过北提问之后,讲师会全心全意地为我讲解知识,是我所学到的东西更透彻,而作为实习者的我们,对于该公司有个更全面地了解,同时对于我们能力的培养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在参观工厂的时候,系里所有的同学都围着讲师,所以说一直跟着讲师走是很困难的,但是有些同学宁愿自己去观察,也不愿意听讲师讲解流程。在我的经历中,我一直都是跟着老师的,所以讲师所讲的内容我都真切地听到了,或许并没有牢记心中,但至少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说知识并不是在看一眼之后就能获得。在参观中盐湖南株洲化工厂时,当我们参观生产乙炔,VC,PVC时,讲师指着那些机器,告诉我们它们的名字,用途是什么,表面上我们记住了,但是我们并没有理解其内层的操作,我们根本不知道机器是怎样运作的,为什么要这样,所以我们获取的知识仍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操作层面还离我们很远,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真实体验。

  我们的专业是应用化学,化学意味着我们将来从事的是研究型的事物。当然与材料分不开,所以以后我们会经常与各种不同的材料打交道,而“应用”又突出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要把所研究的东西应用到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去,这样才会对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当理论知识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时,要想把理论转化成实际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在学校里可以多去实验室做实验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达到“应用化学”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生产工艺流程,看到了生产的瓶瓶罐罐,听到了生产的流程,但是我却不知道原理。认识实习中,我了解到的仍是理论知识,知识上课的课堂不同而已。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我的知识有所提升,但我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我将面对的工作做了一个好的准备。

【【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四篇】相关文章:

1.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三篇

2.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4篇

3.【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6篇

4.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3篇

5.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模板5篇

6.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合集九篇

7.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集合6篇

8.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