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1-08-31

建筑类的实习报告3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类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类的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1、实习目的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实习任务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三、实习组织安排

  6月11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乘大巴车来到青岛崂山区在建市民文化中心工地 ,在工地专家的讲解下,对此建筑进行了详细了解。

  6月12日,我们以宿舍为单位,步行于青岛农业大学宿舍区,对本宿舍区的宿舍楼外观及内部楼梯、阳台进行了观察,并拍照。

  6月13日,我们以宿舍为单位乘坐公交车来到青岛德国建筑群。

  6月14日,我们以宿舍为单位乘公交车来到青岛栈桥,一边观看海景一边欣赏此壮观建筑。

  6月15日,我们以宿舍为单位骑自行车来到城阳区正阳路,观看道边建筑群。

  四、实习计划,自己在实习中遵守纪律情况,出勤情况。

  1、实习计划

  2、纪律、出勤情况。

  实习期间,本人认真遵守实习纪律,严格听从组长的指挥与领导。认真、仔细听取专家的讲解,认真回顾课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习期间,本人按时出勤,不早退,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

  五、实习内容

  1、建筑学知识

  参观校内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内容: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3)分析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2、房屋构造

  通过去参观某项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 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3、建筑材料

  通过去建筑工地实地参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

  4)了解有关装饰材料的情况

  4、建筑施工

  通过去施工现场参观,要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各施工工种的工艺过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及穿插作业情况;

  2)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3)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4)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5)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特点及方法;

  六、实习收获、体会、问题及建议

  1、实习收获

  1)从建筑学角度对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进行分析

  总图布置:

  附近相邻建筑尺度较大,空间界面整齐,因此方案也采用点板结合的院落式布局。这样可以更好的与城市空间形成对话和呼应,同时各个功能块之间用庭院和广场等灰空间相互分隔,有效的减少了活动场馆之间的相互干扰,形成了充满趣味的公共空间。

  流线分析:

  建筑方案考虑利用基地三面环路的条件,在场地西侧设主入口,同时北侧设车行和人行入口,南侧结合剧场的前广场设置人行入口。图书馆、档案馆、体育健身等的主入口集中设在中心庭院中。三个入口广场和两个大的庭院形成了建筑组群内部的人行活动空间;而外部则主要是车行流线,保证人车分流。场地的东侧小路作为建筑的后勤路线,书籍档案入口、员工入口等均可设在其中,从而避免了与沿街主要人流的交叉。

  平面设计:

  因本项目中功能较多,各功能区对日照、采光等的功能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带来动静分区、流线组织的一些问题。为了方便使用,减少干扰,方案考虑把不同的功能分成相互分隔的体块沿场地周边布置。其中演艺剧场属于动区,人流量很大,对疏散宽度和前场面积要求较高,因此宜放置在场地的南侧。结合跌落庭院形成的半地下室设置体育健身空间,同时较为喧闹的各个活动中心和文化馆,则设置在场地的北侧的塔楼里,与体育健身和剧场比较接近,形成项目中的动区。需要安静环境的图书馆、档案馆等空间设在场地的内侧(东南侧),同时保证了足够的南向空间。

  立面设计:

建筑类的实习报告 篇2

  根据学校安排我于xx年6月25日到武汉第四建筑公司武汉国企项目部进行建筑施工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了解施工现场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一:工程简介本工程是武汉市东湖高兴国企投资公司开发的单身公寓楼,承建单位是武汉第四建筑公司,分别是五号和六号楼,及高尔夫球健身楼,地基由哮感第四桩基公司承建。由北京威斯顿设计院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柱子为异性柱。面积为13000平方米,由3栋楼组成的商住楼,现浇钢筋混泥土六层框剪结构。

  二实习内容:

  木工模板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各种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现浇结构模板拆除的时间和顺序;模板拆除的注意事项;模板的清理,堆放和维修的方法及要求;:

  钢筋工钢筋的种类及外形特征;钢筋的焊接方法及质量要求;钢筋冷加工的方法及工艺;钢筋的绑扎的方法及质量要求;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要求;各种构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掌握隐蔽工程记录方法及主要内容;混泥土工搅拌机的种类,规格,拌和的原理;震动器的种类,适用范围;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及标志牌的内容;施工缝的留设及其处理方法;混泥土的养护方法及要求;混泥土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混泥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内容;三收获与体会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

  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比如说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我就说说我的见解吧:

  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

  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温度应力的分析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